[实用新型]一种轴承打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33539.7 | 申请日: | 2015-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96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 发明(设计)人: | 傅晓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傅晓锋;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B05C13/02 | 分类号: | B05C13/02;B05C11/00;B05C1/08;B05C11/10;B05C11/11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3100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涂胶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承打胶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是在机械传动过程中起固定和减小载荷摩擦系数的部件,其在各种设备、装置中被使用到。轴承内圈与轴通常以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轴承外圈则会与一些基础部件进行固定。在许多情况下,轴承外圈与基础部件的连接,需要辅以胶水来进行固定,这就需要对轴承进行打胶,目前多采用打胶机进行涂胶操作。然而,目前的打胶装置,虽然能实现胶水打的涂布,但对于轴承上常见的油污、结块的处理能力不足、且打胶前需要额外进行灰尘杂质的清理,导致打胶准备过程和总完成时间过长,打胶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轴承定位牢靠,工作过程稳定,能连续对轴承进行清污、刷尘、涂胶操作,打胶效率高、效果好的打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轴承打胶装置,包括机架、轴承定位装置,所述的轴承定位装置包括移动座、动力电机,所述的移动座上设有轴承安装杆,所述的轴承安装杆上设有轴承挡环、轴承固定套、用于套入轴承的轴承套接颈,所述的轴承固定套与轴承安装杆螺纹连接,所述的轴承套接颈处在轴承固定套与轴承挡环之间,所述的移动座上设有一滑杆,所述的滑杆上设有上顶条,所述的上顶条顶面水平,所述的上顶条两端设有过度斜块,所述的机架上沿靠近轴承定位装置至远离轴承定位装置的方向依次设有刮污装置、刷清装置、打胶装置,所述的刮污装置包括刮板座、刮污板、与刮污板相连的板顶杆,所述的板顶杆与刮板座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的滑杆穿过刮板座,所述的板顶杆下端为半球形且接触滑杆,所述的刷清装置包括刷条座、毛刷条,所述的打胶装置包括打胶轮、装有胶水的胶盒、用于带动打胶轮的打胶电机,所述的打胶轮下部伸入胶盒之中。
作为优选,所述的打胶轮的打胶面上设有两个向外凸起的轮缘环,打胶轮的打胶面与两个轮缘环之间围成蓄胶槽,所述的蓄胶槽内设有吸胶海绵。轮缘环一者可进行涂胶,二者可以防止中圈胶水过多向外溢流,防止轴承两侧胶量过大、中间胶量不足,蓄胶槽、吸胶海绵在胶盒内粘胶时,可以获取相对更多的胶量,保证转动到上方接触轴承后仍能有充足的胶水来对轴承表面进行涂布。
作为优选,所述的轮缘环上朝向吸胶海绵的一侧设有受压导向槽,所述的轮缘环上设有用于压缩吸胶海绵的内压凸棱,所述的内压凸棱处在蓄胶槽之中。轮缘环接触轴承、受压后,由于受压导向槽的存在,会向内弯曲,弯曲的同时,带动内压凸棱挤压吸胶海绵,使洗脚海绵更多的被挤胶,从而实现涂布过程中的充分供胶。
作为优选,所述的胶盒长度大于打胶轮直径,所述的打胶轮伸入胶盒的长度为打胶轮直径的5%至25%。打胶轮伸入胶盒的长度就是打胶轮的粘胶深度,过大易造成侧部粘胶过大,过小容易因胶盒内胶量下降而导致粘胶不足,在此选取为打胶轮直径的5%至2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个打胶过程分步明确,先进行刮污操作,去除轴承表面上的油污硬结块,继而对灰尘、杂质进行清刷,最后实施涂胶操作,动作连贯一气呵成,打胶效率高,最终的涂胶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刮污装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打胶装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打胶轮上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机架1、移动座2、动力电机3、轴承安装杆4、轴承挡环5、轴承固定套6、滑杆7、上顶条8、过度斜块9、打胶装置10、刮板座11、刷条座12、刮污板13、板顶杆14、蓄胶槽15、毛刷条16、打胶轮17、胶盒18、打胶电机19、轮缘环20、吸胶海绵21、受压导向槽22、内压凸棱23、轴承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傅晓锋;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傅晓锋;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335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