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负载敏感多路阀及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32890.4 | 申请日: | 2015-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3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景军清;孙辉;刘莹莹;翟亚楠;杜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5B13/1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宋少娜 |
地址: | 22100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载 敏感 多路阀 工程机械 液压 系统 | ||
1.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首联(101)和尾联(103),以及并联设置在所述首联(101)与所述尾联(103)之间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换向联(102),还包括总进油口、第一回油口和总负载反馈油口;
所述换向联(102)包括换向阀、换向联压力补偿阀和换向联单向阀;
所述换向联压力补偿阀连通所述总进油口和所述换向阀的进油口,所述换向阀的工作油口连通执行机构,所述换向阀的回油口连通所述第一回油口;所述换向联单向阀连通所述总负载反馈油口和所述换向阀的负载反馈油口,在所述换向联单向阀与所述换向阀的负载反馈油口连通的油路上还旁接有连通所述换向联压力补偿阀的弹簧腔的第一油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首联(101)包括首联压力补偿阀(1)和安全阀(4);所述首联压力补偿阀(1)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总进油口,所述首联压力补偿阀(1)的出油口和所述安全阀(4)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一回油口;
所述总进油口还通过第二油路连通所述首联压力补偿阀(1)的弹簧腔和所述安全阀(4)的进油口;所述总负载反馈油口还通过第三油路连通所述首联压力补偿阀(1)的弹簧腔和所述安全阀(4)的进油口;
根据与总进油口连通的泵的不同,选择性如下设置:
在所述第二油路上设置第一阻尼(2),对应的,在所述第三油路上设置堵(3);
或者,
在所述第二油路上设置堵(3),对应的,在所述第三油路上设置第一阻尼(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路上设置有第二阻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换向阀的工作油口与执行机构连通的油路上旁接有连通所述第一回油口的第四油路,所述第四油路上设置螺纹堵、单向补油阀或过载补油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油路上设置单向补油阀的情况下,所述单向补油阀与所述第一回油口连通的油路上旁接有第五油路,所述第五油路连通所述执行机构与所述换向阀之间的负载反馈油路,所述第五油路上设置有Ls溢流阀。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载补油阀包括并联连通的先导溢流阀和单向补油阀,所述先导溢流阀的进油口和所述单向补油阀的出油口连通所述换向阀的工作油口与所述执行机构之间的油路,所述先导溢流阀的出油口和所述单向补油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一回油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联压力补偿阀包括减压阀,所述减压阀的进油口与所述总进油口连通,所述减压阀的出油口与所述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阀的进油口与出油口连通的油路上还设置单向阀。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首联(101)还包括中位卸荷阀(8),所述中位卸荷阀(8)的进油口与所述总进油口连通,所述位卸荷阀(8)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回油口连通,所述中位卸荷阀(8)的弹簧腔与所述总负载反馈油口连通。
10.如权利要求2或9所述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首联(101)还包括动态阻尼阀(7),所述动态阻尼阀(7)的进油口与所述总负载反馈油口连通,所述动态阻尼阀(7)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回油口连通,在所述动态阻尼阀(7)与所述总负载反馈油口连通的油路上设置有第三阻尼,所述动态阻尼阀(7)的弹簧腔连通所述第三阻尼与所述动态阻尼阀(7)的进油口之间的油路,所述动态阻尼阀(7)的无弹簧腔连通所述第三阻尼与所述总负载反馈油口之间的油路。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首联压力补偿阀(1)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回油口连通的油路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5),所述首联压力补偿阀(1)的出油口还连通第二回油口,所述首联压力补偿阀(1)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二回油口连通的油路上还设置第二单向阀(6);所述安全阀(4)的出油口也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5)和第二单向阀(6)的进油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3289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