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和多路阀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31628.8 | 申请日: | 2015-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3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景军清;刘莹莹;杜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颜镝 |
地址: | 22100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敏感 多路阀首联 多路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和多路阀。
背景技术
负载敏感多路阀是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核心元件,位于泵和执行元件之间,用于控制液压油流量大小和流向,从而集中控制工程机械执行元件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目前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一般为带有安全阀的进油联,控制液压泵输入油的最高压力,一般只适用定量泵负载敏感系统或者只适用于变量泵负载敏感系统,由于只能适用于一种负载敏感系统,因此通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和多路阀,能够适用于变量泵负载敏感系统和定量泵负载敏感系统,提高通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包括:主油路、负载敏感油路、主溢流阀、次级溢流阀、回油口、第一流量调节装置和第二流量调节装置;
所述主溢流阀的入口与所述主油路连通,所述主溢流阀的弹簧腔经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与所述主油路连通,所述主溢流阀的出口与所述回油口连通;
所述次级溢流阀的入口通过第二流量调节装置与所述负载敏感油路连通,所述次级溢流阀的出口与所述回油口连通;
通过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和第二流量调节装置,使得所述主溢流阀和次级溢流阀对所述主油路或者所述负载敏感油路进行压力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和第二流量调节装置能在阻尼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当主油路联接定量泵时,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为阻尼状态,所述第二流量调节装置为断开状态;当所述主油路联接变量泵时,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为断开状态,所述第二流量调节装置为阻尼状态。
进一步地,当主油路联接定量泵时,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为阻尼,所述第二流量调节装置为堵;当所述主油路联接变量泵时,所述第一流量调节装置为堵,所述第二流量调节装置为阻尼。
进一步地,包括单向阀;所述主溢流阀的出口和所述次级溢流阀的出口经所述单向阀与所述回油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回油口包括第一回油口和第二回油口,所述单向阀包括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主溢流阀的出口和所述次级溢流阀的出口经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与第一回油口和第二回油口连通。
进一步地,包括动态阻尼阀和阻尼,所述动态阻尼阀的非弹簧腔与所述负载敏感油路连通,所述动态阻尼阀的弹簧腔与所述动态阻尼阀的入口连通,所述阻尼位于所述动态阻尼阀的入口与所述负载敏感油路之间。
进一步地,包括中位卸荷阀,所述中位卸荷阀的入口与所述主油路连通,所述中位卸荷阀的弹簧腔与所述负载敏感油路连通,所述中位卸荷阀的出口经所述单向阀与所述回油口连通;所述中位卸荷阀的非弹簧腔与所述中位卸荷阀的入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主溢流阀的阀芯在所述主溢流阀的非弹簧腔一侧的端面沿阀芯轴向内凹。
进一步地,所述主溢流阀为三通流量阀。
本实用新型也提供一种多路阀,包括上述的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变量泵负载敏感系统,通过第一流量调节装置和第二流量调节装置的调节,来使得所述主溢流阀和次级溢流阀控制主油路的压力;对于定量泵负载敏感系统,通过第一流量调节装置和第二流量调节装置的调节,来使得所述主溢流阀和次级溢流阀控制负载敏感油路的压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以及多路阀,既能够适用于变量泵负载敏感系统又能适用于定量泵负载敏感系统,提高了通用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一个具体实施例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的液压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一个具体实施例在第二工作状态下的液压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再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a-5d为本实用新型的负载敏感多路阀首联的首联阀体中各阀体结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316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