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留置针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30900.0 | 申请日: | 2015-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1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伟权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广东世纪专利事务所 44216 | 代理人: | 刘润愚 |
地址: | 524043 广东省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留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留置针,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输液几乎可将所有药液通过血管输入人体,实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临床中,为避免多次穿刺造成血管的损伤及减少病人的痛苦,也为减轻医护人员的操作强度,已普遍使用了动留置针(管)技术。现在临床使用的动留置针技术大多是由肝素密封帽、穿刺针、穿刺针座、留置针软管、留置针座、留置针保护套组成,其留置针基本上都没有正压装置,在使用中需要使用肝素钠对留置针管进行封闭,以达到在留置针管中不产生栓塞的目的,同时在输液和对留置针管进行抗凝封闭的过程中均需要使用针刺连接,这样无形中增加 了护士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同时也存在医护人员被针刺误伤的危险性,针对上述问题的存在,中国专利CN103330970A公开了一种名称为自封防血拴静脉留置针及其使用方法的专利,该自封防血拴静脉留置针包括针座、设置在针座前端的导管以及轴向穿过所述针座和导管的穿刺针芯,所述针座的内腔被隔断部分隔成正压室和输液腔两部分,所述输液腔与所述导管连通,所述隔断部采用医用密封材料;所述隔断部设置有渗流通道,用于当所述正压室与输液腔存在压力差时,所述正压室内的液体能经所述渗流通道自动缓慢流入所述输液腔。其主要是利用正压室内的液体通过所述渗流通道缓慢流入输液腔;随着正压室与输液腔之间的压力差减小,渗流速度也会随之减慢,使得所述正压室可以长时间维持正压。但该专利申请存在有以下两个缺陷:①正压室的形成是在针座内,造成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②渗流通道是通过在隔离部件上穿线形成,一方面增大了加工难度,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是这种线渗透的方式,由于纤维线存在有脱落溶解于针座腔体中的可能,造成纤维异物随液体进入人体血液中,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简单、制作成本低廉、使用安全、并具有可靠的正压功能的能有效而长时间地防止血液回流的留置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留置针,包括针座、软管和防血拴安全盖,其中所述防血拴安全盖由具有弹性的医用材料制成的密封盖置于针座输液腔口上的盖座本体及与盖座本体一体成型的可与针座的输液腔口外壁连接的连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座本体腔体内设有一个用于产生正压的封闭型储液腔,且该储液腔的底面为一薄片状结构,该薄片状结构在被穿刺针刺破后形成的微孔通过其本身的弹性形成为一微孔渗透结构,当穿刺针拔出后,该微孔自动收合而有效阻止软管中的血液回流,而当储液腔中储存有正压药液后,该微孔可在正压作用下张开形成微通道而使储液腔中的药液缓慢滴落至软管中并压向至静脉血管中阻止血液回流到软管中,避免血栓的形成。
其中,既可以是上述针座为笔型针座,也可以是上述针座为Y型针座。
上述封闭型储液腔由固定于盖座本体腔体顶部的上密封件和装置于盖座本体腔体下部的下密封件组成。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上述下密封件内套固定于上述盖座本体腔体的下部开口内,也可以是上述下密封件固定于上述盖座本体腔体内的对应于连接体位置的腔体台肩上,还可以是上述下密封件包覆套置于上述盖座本体腔体的下部开口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伟权;,未经陈伟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309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