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交桥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29782.1 | 申请日: | 2015-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51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吴长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长峰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刘凌燕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交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建筑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匝道的立交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汽车拥有量大大增加,常常会出现交通拥堵的现象,双、多层高架路具有承载力大,路面较宽,通行率高等优点,对于大中城市来说,具有非常高的期待,但具体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应用时,主要面临的问题是道路交会多,各层车辆转向及换层行驶不易实现,现有立交系统占地面积较大,施工困难,难以满足双、多层高架路在寸土寸金的城区内的交会需要,从而使双、多层高架路的广泛应用受到制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双、多层高架路交会所用的且占地面积较小、施工方便的立交桥。
为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交桥包括,纵向干道、横向干道和匝道,纵向干道至少为两层,在纵向干道与横向通道平面交会处,纵向干道与横向干道在竖直方向上交错布置;匝道邻近纵向干道及横向干道沿竖直方向盘旋设置在纵向干道及横向干道的外侧,具有分别与纵向干道及横向干道的各路面交接的匝道入口和匝道出口;多根立柱设置在匝道的路面的两侧,以支撑匝道。
由以上方案可见,至少为两层的纵向干道及与纵向干道竖直方向交错布置的横向干道即为高架路,即使下层纵向干道设置在地面上时,在交会处其上也具有两层的高架路,高架路利用匝道实现车辆的转向及换层,匝道设置在干道的外侧,使车辆的直行不受匝道的影响,匝道沿竖直方向盘旋设置可节约占地面积,且施工方便,单根立柱可同时支撑竖直分布多层匝道,进一步可节约立柱的占地面积,从而立交桥的占地面积较小,施工方便。
较具体的方案为,纵向干道或横向干道包括复式车道,邻近匝道设置在纵向干道或横向干道的外侧车道的上方,并通过坡道与外侧车道连接,匝道具有与复式车道交接的匝道入口或匝道出口。
由以上方案可见,需要转向或换层的车辆可进入复式车道后再转向匝道,而除坡道部分下方以外,外侧车道仍可供车辆行驶,可实现空间的充分利用。
更具体的方案为,匝道包括相互分离的上行匝道和下行匝道。由以上方案可见,上行匝道与下行匝道分离设置可使车辆的上行与下行互不干涉,匝道的设置也可更为灵活。
进一步更具体的方案为,除匝道入口及匝道出口以外,上行匝道设置在下行匝道外侧,复式车道只通过一个坡道与外侧车道连接。由以上可见,上行匝道设置在外侧可使车辆上行需行驶较多路程,坡度可较缓,进而减小车辆上坡难度,复式车道只通过一个坡道与外侧车道连接则是车辆只能从外侧车道进入复式车道或只能从复式车道进入外侧车道,从而确保直行车辆不可进入复式车道。
更进一步地,匝道入口设置为与复式车道交接,而匝道出口设置为与外侧车道交接,且坡道为从外侧车道进入复式车道的坡道。由以上可见,车辆转向或换层时,需通过复式车道进入匝道,而不能从复式车道进入外侧车道,从匝道转出进入干道时,则直接进入干道的外侧车道内,并在外侧车道内加速后,可进入内部的快车道。
优选地,利用匝道的实现转向时,所转过的角度大于180度;在利用匝道换层时,转过的角度大于一周。高架路上的车辆在转向及换层时必然伴随着竖直方向上的升降,转过较大的角度可使车辆平缓地上升或下降,减小事故风险。
优选地,除匝道入口和匝道出口以外,匝道的平面视图呈跑道形状。匝道规则设置,有利于匝道的标准化生产。
较具体地,匝道的弯道部分平行于地面,直道部分上行或下行。匝道坡度的调节只需要调节直道部分即可实现,进一步有利于标准化。
更具体地,沿竖直方向投影时,直行部分平行于纵向干道或横向干道。
优选地,匝道设置为被纵向干道及横向干道分隔开的四个,匝道所用的材料主要为工程塑料。现有的工程塑料材料在通过针对性的改变配方,合理的添加其它材料(包括碳纤维、石墨烯等)后已可具有超硬、超韧、阻燃、耐腐蚀、耐高温、耐低温、抗老化等特性,而且塑料材料还具有重量轻、易成型等优点,利用塑料制造匝道可使施工简单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向局部视图,示出了两层的纵向干道及两层的横向干道;
图4是图2中的B向旋转局部视图,示出了两层的纵向干道及两层的横向干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长峰,未经吴长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297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施工用模块化路面板
- 下一篇:一种烟用接装盘纸加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