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收费站智能防逃费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27785.1 | 申请日: | 2015-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4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 发明(设计)人: | 于刚勤;杨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刚勤;杨霖 | 
| 主分类号: | E01F13/04 | 分类号: | E01F13/04;E01F13/06 |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曲显荣 | 
| 地址: | 26400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费站 智能 防逃费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费站智能防逃费系统,涉及交通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的收费站越来越繁忙,出现一些心存侥幸的驾驶员在高速公路通行费的结算端频繁跟车逃费现象。尽管相关工作人员做了诸多努力,但因收费站收费系统的不完善,此种现象屡禁不止。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维持高速公路秩序,且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杜绝跟车逃费现象,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收费站智能防逃费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收费站智能防逃费系统,包括第一路闸1、第二路闸2和控制系统3,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车辆荷载感应线圈4、收费窗口5、机械臂底座6、机械臂平面旋转杆7、机械臂上臂8、高低摇臂9和测距探头10,所述车辆荷载感应线圈4和收费窗口5通过线路与控制系统3连接;所述机械臂底座6与机械臂平面旋转杆7底端活动连接,机械臂平面旋转杆7顶端活动连接有机械臂上臂8的底端,机械臂上臂8的顶端与高低摇臂9活动连接,高低摇臂9固定在第二路闸2上,第二路闸2与高低摇臂9连接处设有测距探头10。
优选地,为了便于测距探头发射信号,及时感应车辆车尾位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方案是,所述第二路闸2与高低摇臂9连接处还设有供测距探头发射信号的窗口。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改进方案是,所述高低摇臂9为可伸缩结构。
为了获得更好的测距效果,所述测距探头10由雷达测距探头和光感测距探头构成。
该收费站智能防逃费系统,设有第一、第二路闸,并通过测距探头及时判断前后车距,对车辆实施主动拦截,避免工作人员舍身阻拦的危险,也不会出现因破胎器、阻拦器等被动型防逃费系统对车辆和司乘人员造成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收费站智能防逃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第二路闸的结构示意图;
图3:收费站智能防逃费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图中:1:第一路闸;2:第二路闸;3:控制系统;4:车辆荷载感应线圈;5:收费窗口;6:机械臂底座;7:机械臂平面旋转杆;8:机械臂上臂;9:高低摇臂;10:测距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收费站智能防逃费系统,参考图1、3,第一路闸1和第二路闸2通过线路与控制系统3连接,通过控制系统3即可实现路闸的开放与关闭,避免工作人员的多次手工操作。
第二路闸2焊接在高低摇臂9上,高低摇臂9的底部通过转轴连接在机械臂上臂8的顶端,机械臂上臂8的底端则通过转轴连接在机械臂平面旋转杆7的顶部,机械臂平面旋转杆7由转轴活动连接在机械臂底座6上,从而通过各结构部件的配合实现第二路闸2的前后左右运转。
同时,第二路闸2与高低摇臂9连接处安装有测距探头10,以准确判断前后车车距。
此外,该系统中还包括车辆荷载感应线圈4和收费窗口5,二者均通过线路与控制系统3连接,控制系统3可以通过车辆荷载感应线圈的荷载分布及形成的荷载弯矩图判断车辆是否停稳。
安装该系统后,在车辆通过时,第一路闸对车辆首先进行阻拦,控制系统同时通过车辆荷载感应线圈的荷载分布及形成的荷载弯矩图判断车辆是否停稳,确定车辆停稳后,第二路闸开启,测距探头配合机械臂底座、机械臂平面旋转杆、机械臂上臂、高低摇臂、第二路闸通过机械运转判断前车车尾位置,确定是否存在有效车距,发现有效车距后,第二路闸关闭阻拦即将驶入收费岛的后车,前车付费结束后第一路闸开启放行,前车驶出收费区后第一路闸再次处于关闭阻拦状态,第二车闸开启放行重复以上操作。
在判断车辆有效车距时,当第二路闸没有发现有效车距时,可以通过控制系统切换至手动模式或者不予阻拦。
其中,第二路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切换至手动模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收费站智能防逃费系统,为了便于测距探头发射信号,及时感应车辆车尾位置,对实施例1作了进一步改进,即所述第二路闸2与高低摇臂9连接处还设有与测距探头10配套使用的、供测距探头发射信号的窗口。
同时,将高低摇臂9设计为可伸缩结构,以增加第二路闸2的灵活性。
为了使系统获得更好的测距效果,测距探头10可选择由雷达测距探头和光感测距探头共同构成。
以上实施例不是穷举,其保护范围不限于所给出的实施例。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思路所能实现的所有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刚勤;杨霖,未经于刚勤;杨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277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