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除盲区的汽车A柱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27293.2 | 申请日: | 2015-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68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合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合玉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阳 |
地址: | 475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除 盲区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消除盲区的汽车A柱。
背景技术
A柱是左前方和右前方连接车顶和前舱的连接柱 。一般轿车车身有三类立柱,从前往后依次为前柱(A柱)、中柱(B柱)、后柱(C柱)。对于轿车而言,立柱除了支撑作用,也起到门框的作用。
一般轿车车身每侧有三个立柱,其中前挡风玻璃两侧的斜柱叫A柱。每当汽车在转弯或者进入弯道前驾驶者的视野都会被A柱部分遮挡,造成一个视野上的盲区。
A柱的截面积大小存在两难的选择。过小会导致车身强度不足,太大又会影响驾驶员视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汽车设计师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在几款车型上,A柱的后方添加了一个三角窗。这样虽然能起到些许改善视野的作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驾驶员的视野仍然会受到A柱的影响,而A柱的面积受到视野问题的干扰,也不能做的太粗壮。因此,汽车在遇到意外情况时的承载力仍然不能不考虑。设计者只是在视野和安全两者之间找了一个平衡点,两个问题都依然存在。
在申请号为201320698308.9的中国专利“一种汽车A柱机构”中,涉及到汽车A柱结构,“一种汽车A柱结构,包括A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1)的中间部分开设有A柱车窗(2)。”该专利中为了减小A柱盲区,在A柱上开设有窗户,该窗户可以提供视野,但是此视野是从狭窄的A柱中开设出来的,所以即使从开设的窗户中看也会很难受,并且视野不开阔,同时,把A柱的结构降低了,降低了安全等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消除盲区的汽车A柱,有效的解决传统的汽车A柱盲区太大,驾驶员在转弯或者进入弯道前驾驶者的视野都会被A柱部分遮挡,容易造成事故等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车顶,与车顶连接的挡风玻璃,前车窗,驾驶座,挡风玻璃和前车窗之间的A柱,A柱上端点固定在车顶的前角端,其特征在于, A柱下端点围绕A柱上端点转动至A柱正下方的结构,A柱的下端点固定在A柱支撑架延伸端。
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投入成本低、操作简单,通过改进汽车A柱的结构,提高了汽车A柱的视野,在不改变汽车A柱结构强度前提下,更大的开阔了汽车A柱视野,保证了驾驶时没有视野盲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传统汽车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统汽车内部和A柱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内部和A柱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传统挡风玻璃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挡风玻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6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车顶1,与车顶1连接的挡风玻璃2,前车窗3,驾驶座4,挡风玻璃2和前车窗3之间的A柱5,A柱5上端点6固定在车顶1的前角端,其特征在于, A柱5下端点7围绕A柱上端点6转动至A柱5正下方的结构,A柱的下端点7固定在A柱5支撑架8延伸端。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为了使方案公开充分,先具体描述改装结构,由传统的倾斜汽车A柱结构,改为A柱5的上端点6不动,然后把A柱5下端点7转动至A柱5的正下方,而A柱5的下端点7与传统汽车的下端点在同一水平线上,此时需要把传统的支撑A柱结构的支撑架8加宽,也就是说把A柱支撑架8向后延伸一段距离,这样改变的A柱5还固定在A柱支撑架8上,此时不可避免的前车门和前车窗3向后移一段距离,但并不影响汽车的完整结构和汽车的驾驶,此时挡风玻璃2也会加长,也就是说在传统汽车的结构上,把斜A柱5,以A柱5上端点6不变,A柱5下端点7变为竖直方向,此时挡风玻璃2加长,前车窗3变小,前车门变小。
在大型公交车上,有些公交车A柱5可能接近于竖直方向,但此时的A柱5位置还是会挡住驾驶员的视线,此时A柱5结构先改为竖直方向,然后把A柱5结构向后移动,跟汽车类似,A柱5支撑架8变宽,前车窗3和前车门变小。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A柱5的结构,把倾斜的A柱结构改变为竖向结构,同时向后移动一段距离,把A柱5结构位置与驾驶座于同一直线上,该直线垂直于水平线,结构看似简单,但结构有所改动,并且解决了A柱5结构阻挡视线,容易发生事故的问题,把A柱5结构向后移动之后,增加了挡风玻璃2的宽度,加大了驾驶员驾驶时的视野,使驾驶员在开车行驶时不会再有A柱盲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合玉;,未经张合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272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安全的汽车后备箱按钮
- 下一篇:一种车身侧围上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