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火力发电厂烟气排放系统用降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26014.0 | 申请日: | 2015-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4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阮国荣;刘金生;张震;邵林芳;王士波;任强海;蒋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桐乡燃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6 | 分类号: | F23J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45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力发电厂 烟气 排放 系统 降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力发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火力发电厂烟气排放系统用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thermal power,thermoelectricity power generation),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固体、液体、气体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火力发电是我国主要的发电方式,电站锅炉作为火力电站的三大主机设备之一,伴随着我国火电行业的发展而发展。
当环保节能成为中国电力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时,火电行业在“上大压小”的政策导向下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闭大批能效低、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国内火电设备的更新换代,因此,现行的火力发电设备的烟气排放系统,对于火力发电所产生的高温烟气的降温处理方面不尽人意,往往排出的烟气中仍然含有大量的热量,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火力发电厂烟气排放系统用降温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火力发电厂烟气排放系统用降温装置,包括机体1、控制面板2、制冷 机构3、水箱4、烟道管5、流风机、管道、水管,其特征在于,机体1一端上部为进烟口,另一端下部为出烟口,所述的机体1,其一侧设置进水口、出水口、控制面板2,所述的机体1,其上部设置制冷机构3,所述的制冷机构3,其上部配合安装水箱4,所述的机体1,其进烟口、出烟口上均配合安装流风机、管道,所述的水箱4,其出口一端通过水管与所述的机体1一侧的进水口配合连接,其进口一端通过水管与所述的机体1一侧的出水口配合连接,烟道管5设置于所述的机体1内部,所述的烟道管5,其进口一端与所述的机体1的进烟口配合连接,其出口一端与所述的机体1的出烟口配合连接。
所述一种火力发电厂烟气排放系统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道管5,其具体由3个螺旋管首尾相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实用可靠,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机体的剖视图。
其中,1.机体,2.控制面板,3.制冷机构,4.水箱,5.烟道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火力发电厂烟气排放系统用降温装置,包括机体1、控制面板2、制冷机构3、水箱4、烟道管5、流风机、管道、水管。
如图1和图2所示,机体1一端上部为进烟口,另一端下部为出烟口,所述的机体1,其一侧设置进水口、出水口、控制面板2,所述的机体1,其上部设置制冷机构3,所述的制冷机构3,其上部配合安装水箱4,所述的机体1,其进烟口、出烟口上均配合安装流风机、管道,所述的水箱4,其出口一端通过 水管与所述的机体1一侧的进水口配合连接,其进口一端通过水管与所述的机体1一侧的出水口配合连接,烟道管5设置于所述的机体1内部,所述的烟道管5,其进口一端与所述的机体1的进烟口配合连接,其出口一端与所述的机体1的出烟口配合连接,所述的烟道管5,其具体由3个螺旋管首尾相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本装置的机体1的进烟口的流风机、管道与火力发电设备的烟气排放系统配合连接,流风机、管道将烟气排放系统输出的高温烟气导入机体1内,高温烟气在机体1内的烟道管5内移动,制冷机构3将水箱4内的水制冷降温后,水通过水箱4的出口和机体1一侧的进水口进入机体1内,低温水与烟道管5内的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达到高温烟气的降温工作,在降温过程中,由于热交换的不断进行,低温水的温度不断上升,将低温水通过机体1一侧的出水口送回水箱4,制冷机构3对水箱4内的水进行降温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桐乡燃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华能桐乡燃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260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