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按键开关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25015.3 | 申请日: | 2015-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27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 发明(设计)人: | 郭胜荣;苏志斌;甘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嘉兰图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13/02 | 分类号: | H01H13/02;H01H13/14;H01H9/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刘冬梅;王晓璐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按键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键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家庭用的翘板式开关,通过翘板两端起伏运动实现电路通断。开关状态指示不明确,并且开关和灯的对应关系也不明确,在多位开关的时候难以快速与相关联的照明区域对应,造成重复操作。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发明人对现有的开关技术进行研究和改进,以期设计出指示状态明确、控制区域识别容易的按键开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将按键帽设计成透明按键帽,在透明按键帽上丝印对应的图案或文字,在按键内部设置彩色背板;开关方式采用行程按键的形式,按压透明按键帽,透明按键帽与按键面板齐平,并透出位于后方的彩色背板,此时开关处在通路状态,并且按键自锁;当按压处于自锁状态的按键,打破按键的自锁状态,使得透明按键帽凸出于按键面板,透明按键帽远离后方彩色背板并呈无色透明状态时,开关断路。通过透明按键帽相对于按键面板的凸出和齐平状态来识别开关的指示状态,通过透明按键帽上丝印的图案或文字来识别开关的控制区域,从而完成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以下方面:
(1)一种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该按键开关包括按键1、彩色背板2、行程按键3和外壳4,其中,
所述按键1包括透明按键帽11和横杆12;
所述彩色背板2包括背板面板21,所述背板面板21安装在外壳4上,且位于透明按键帽11与横杆12之间,所述透明按键帽11与所述背板面板21之间的距离可调;
在所述行程按键3上设置有支柱连杆35,所述行程按键3通过支柱连杆35与按键1上的横杆12固定连接。
(2)根据上述(1)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按键帽11上丝印有图案或文字区域111,在所述透明按键帽11上丝印图案或文字区域111的透明程度高于其他部位。
(3)根据上述(1)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面板21上设置有彩色涂层。
(4)根据上述(3)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面板21上的彩色涂层颜色为绿色。
(5)根据上述(1)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按键3包括复位弹簧31、第一固定触点32、第二固定触点33、可动触点34、支柱连杆35、第一弹簧36和第二弹簧37,在所述第一固定触点32或第二固定触点33上连接有配线。
(6)根据上述(5)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31两端分别与支柱连杆35和外壳4相连,所述可动触点34与第一固定触点32或者与第二固定触点33电连接。
(7)根据上述(1)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当电路处于断开状态时,透明按键帽11相对于按键面板向外凸出,透明按键帽11与彩色背板2之间具有较大预定距离,透明按键帽11呈无色透明状;当电路处于连通状态时,透明按键帽11与彩色背板2之间具有较小预定距离,透明按键帽11上透出彩色背板2的颜色。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开关,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透明按键帽和图案的大尺寸设计,方便识别和操作;
(2)明确的开关状态指示和对应关系,可以避免错误操作和重复操作的风险,从而延长开关的使用寿命;
(3)对于行为能力减弱的人群(老年人、小孩)极具方便性和亲和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处于断路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处于通路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按键
11-透明按键帽
111-图案或文字区域
12-横杆
2-彩色背板
21-背板面板
22-推杆
3-行程按键
31-复位弹簧
32-第一固定触点
33-第二固定触点
34-可动触点
35-支柱连杆
36-第一弹簧
37-第二弹簧
4-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将随着这些说明而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嘉兰图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嘉兰图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250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