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传感器气室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23727.1 | 申请日: | 2015-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0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华;荆涛;王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64 | 分类号: | G01N27/64;G01N2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10003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离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传感器气室。
背景技术
为了监控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源,得到排污总量和气体组分的数据,通过PID(Photo Ionization Detectors,光离子传感器检测)对有机气体进行电离,并把检测到的有机气体浓度转换成标准4~20mA电流信号输出;同时通过不同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现有的有机气体的组分。
通用的电离室一般为将气体通过扩散的形式扩散到传感器的电离室内部。气体扩散较慢,感应时间较长,不方便更换PID传感器。而且一般为单传感器电离室的形式,不能实现多个传感器同时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传感器气室,以实现多个传感器同时检测。
一种多传感器气室,包括:通过螺钉连接的气室上盖与气室下盖,将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气室上盖和所述气室下盖之间,将至少一个PID传感器和至少一个电化学传感器分别固定连接到所述电路板的传感器座上,在所述气室的两端分别设置进气口、排气口。
在所述气室上盖的下端设置传感器检测窗口,该传感器检测窗口与所述气室上盖的气路圆柱孔连接。
所述传感器检测窗口与所述气室上盖的气路圆柱孔连接。
在所述气室上盖与传感器气室之间的气路连接处通过密封O圈密封。
将至少一个PID传感器和至少一个电化学传感器分别通过插针连接到所述电路板的传感器座上。
多个电化学传感器并行阵列式排列。
所述的PID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进气口侧。
在气管接头与气室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气室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为内螺纹接口。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PID传感器和多个电化学传感器阵列式排列的气室结构,可以实现多个传感器同时检测;通过打开气室下盖,可以方便取下PID传感器和电化学传感器组,非常方便的实现PID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和电路板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传感器气室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几个具体实施例为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总公司,未经中国铁路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237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