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压式换管吸虫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22759.X | 申请日: | 2015-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3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 发明(设计)人: | 史彩华;胡静荣;张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M1/06 | 分类号: | A01M1/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湖北省荆州***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手压式 吸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捉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采集小型或微小型虫体的手压式换管吸虫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吸虫器主要有简易吸虫管、电动吸虫器、内燃机驱动吸虫器等类型,但各种吸虫器均存在各自的技术缺陷:
(1)简易吸虫管为口吸式装置,虽然外观及携带非常简单方便,但采集效率较低,有些小虫吸入管内后没有即时处理,可能会沿着吸虫口向外爬出逃逸。同时,用嘴巴吸吸管并不卫生,不同采集者共同使用时容易带来口腔液体交叉感染。另外,也存在不洁空气吸入呼吸道或者虫体自身的气味吸入人体呼吸道,引起采集者呼吸道感染,长时间采集也容易使人疲劳。
(2)电动吸虫器多为吸尘器原理改装,集虫部分多为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状态,因此采集的昆虫容易沿管壁向外爬出逃逸,导致采集的数量和种类不够准确,不适合定点定量进行虫体样本分析。另外,此类装置一般体积较大,成本也高,受到电源的限制,若没有电源或电量不足就无法进行采集。
(3)内燃机驱动的装置适合于大范围粗放的采集与捕杀,这种采集方式噪音大、有污染,并且虫体样本活体率较低,甚至虫体样本完整性不强,不适合精确化定点定量分析,而且虫体也容易逃逸。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压式换管吸虫器,可根据采集者的需要进行自行换管采集瓶,将虫体样本进行人为区分,能够防止采集管中活体样本或液体被倒吸进,成本低,不受电源限制,卫生环保,采集效率高,可使目标虫样实现瞬间采集,且样本活力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手压式换管吸虫器,包括手压式吸气枪和采集瓶,所述手压式吸气枪具有一个吸管,所述吸管一端开口向外,所述手压式吸气枪通过吸管与采集瓶连通,所述吸管外部固定套设一个回风腔管,所述吸管在回风腔管内断开,吸管被分为前部吸管和后部吸管,前部吸管与回风腔管之间通过塞子密封,后部吸管与回风腔管之间通过挡风板形成封闭的空间,在空间内填充实心填料,固定于回风腔管上内壁的上挡风板挡住后部吸管的开口且与回风腔管下内壁留有间隙,固定于回风腔管上内壁的上挡风板还与固定于回风腔管下内壁的下挡风板之间形成一个与后部吸管相通的回风口;所述回风腔管在下部具有一个漏斗形状的通口,所述漏斗形状的通口下接一个带有活塞阀的衔接管,所述衔接管向下接采集瓶。
相比现有枝术,本实用新型手压式换管吸虫器采样操作简单方便,管套内装有一个采集瓶,根据采集者对虫体样本的需要,可以自行换管,而不担心虫体逃跑或混样;采集管上方衔接管带有活塞阀,采集者可以根据需要,打开活塞阀,虫体样体进入采集管,再将活塞阀门关好,以免虫体逃逸;采集瓶与衔接管可实现即插即拔,集虫完成后可快速取下,直接加盖保存,若继续采集可更换下一支空采集瓶;使用手压式吸气枪方便灵活、耐用安全、成本低、不受电源限制、卫生环保、采集效率高,可使目标虫样实现瞬间采集,且样本活力高,在不人为处死的情况下,样本成活率高达100%;同时,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的挡风板设计,无需在吸管回风口前端安装100目尼龙网或化纤网,降低了使用成本,也克服了因使用时间长久尼龙网或化纤网孔污染或堵塞而影响采集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管,2、塞子,3、回风腔管,4、上挡风板,5、实心填料,6、手压式吸气枪,7、管套卡口,8、漏斗形状的通口,9、活塞阀,10、管套,11、采集瓶,12、塑料弹片,13、衔接管,14、下挡风板,15、回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227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