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PCI总线的多串口扩展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22286.3 | 申请日: | 2015-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7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彦军;张菁;党学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榆林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13/40 | 分类号: | G06F13/40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1 | 代理人: | 申忠才 |
地址: | 719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pci 总线 串口 扩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基于PCI总线的多串口扩展板。
背景技术
PCI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的缩写,是由因特尔公司1991年推出的一种局部总线。从结构上看,PCI是在CPU和原来的系统总线之间插入的一级总线,具体由一个桥接电路实现对这一层的管理,并实现上下之间的接口以协调数据的传送。管理器提供了信号缓冲,使之能支持10种外设,并能在高时钟频率下保持高性能,它为显卡、声卡、网卡、MODEM等设备提供了连接接口,它的工作频率为33MHz/66MHz。
目前,个人计算机上广泛使用的通用总线为RS232,RS232总线数量有限,仅为1个,不能满足大量的串口采集设备需求。常见的串口扩展设备,多采用USB转RS232控制板,然而这种控制板有以下的不足:USB接口不稳定,常出现连接问题;可靠性差;不能实现远距离串口通信;不能满足恶劣的工业环境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控制板的缺点,提供一种电路简单、功耗低、可靠性高适用于计算机数据采集的基于PCI总线的多串口扩展板。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具有:对多串口扩展板电路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2;控制电路1,该电路与控制电路2相连;驱动电路1,该电路与控制电路2相连;驱动电路2,该电路与控制电路2相连。
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1由集成电路U3和插座J2组成为:插座J2的2脚~16脚接集成电路U3的11脚~25脚、17脚接集成电路U3的7脚、18脚接集成电路U3的8脚、19脚~30脚接集成电路U3的28脚~39脚、31脚~33脚接集成电路U3的44脚~42脚、34脚~37脚接集成电路U3的5脚~2脚、38脚~49 脚接集成电路U3的159脚~148脚、51脚~55脚接地、56脚~60脚接5V,集成电路U3的49脚接集成电路U1的2脚、52脚接集成电路U1的1脚、53脚~60脚接集成电路U1的144脚~137脚、61脚~64脚接集成电路U1的134脚~131脚、68脚接集成电路U1的130脚、69脚接集成电路U1的129脚、70脚接集成电路U1的127脚、71脚~79脚接集成电路U1的125脚~117脚、82脚~86脚接集成电路U1的52脚~48脚、87脚~95脚接集成电路U1的45脚~37脚、96脚~98脚接集成电路U1的32脚~30脚、100脚接集成电路U1的28脚、101脚接集成电路U1的27脚、102脚接集成电路U1的24脚、105脚接集成电路U1的21脚、106脚接集成电路U1的20脚、107脚接集成电路U1的18脚、108脚~113脚接集成电路U1的16脚~11脚、114脚~119脚接集成电路U1的8脚~3脚、122脚~128脚接集成电路U1的72脚~66脚、129脚~135脚接集成电路U1的63脚~57脚、136脚接集成电路U1的55脚,集成电路U3的1脚、10脚、27脚、41脚、66脚、86脚、103脚、121脚、146脚接3V电源,集成电路U3的9脚、26脚、40脚、51脚、80脚、104脚、120脚、147脚、160脚接地;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EPM570T144C5,集成电路U3的型号为PCI9052。
本实用新型采用PCI总线,具有电路简单、可靠性高、性价比高、抗冲击性强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数据采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原理方框图。
图2是图1中控制电路2和驱动电路1以及驱动电路2的电子原理线路图。
图3图1中控制电路1的电子线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图1中,本实施例的基于PCI总线的多串口扩展板由控制电路1、控制电路2、驱动电路1、驱动电路2连接构成,控制电路1与控制电路2相连,驱动电路1与控制电路2相连,驱动电路2与控制电路2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榆林学院,未经榆林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222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远传数据记录仪
- 下一篇:烧伤整形及外科创面修复中的3D打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