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功能型温泉泡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21847.8 | 申请日: | 2015-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15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 发明(设计)人: | 陈联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远望柏丽风景园林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H4/00 | 分类号: | E04H4/00;E04H4/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22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能型 温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休闲洗浴领域,尤其是温泉泡池。
背景技术
通常,温泉泡池由池体、进水系统、出水系统构成,其中进水系统包括注水口、进水管,出水系统由排水口、溢水口与出水管连接而成,注水口、溢水口安装在池体侧壁上端,排水口安装在池底,池体内侧表面通常铺贴有陶瓷或木质材料。进一步的,为补充热浴过程中温泉热量散发和水位降低,还设有补水口,补水口通常位于池体侧壁或池体上方。热浴过程中,首先通过注水口使温泉注入池体到达一定深度,再在客户开始使用时通过补水口向池体中慢速补充温泉,温泉液面超过溢水口时经溢水口排出。其问题是,注水口注入温泉完成后客户再进入池体通常使温泉经溢水口溢出造成地热水资源的浪费;另外,通常的泡池只具有温泉浸泡的理疗功能,功能较为单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能型温泉泡池,具有冲浴按摩、浸泡理疗的功能,而且能减少地热水资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一种功能型温泉泡池,包括池体、杆状物、进水系统、出水系统,所述杆状物至少有一端固定于池体外侧表面,进水系统包括注水口、进水管,注水口设于杆状物上且投影位于池体侧壁顶端围成的平面内,注水口与池体内底面高度差不小于1.8米。
较优的,所述注水口至少有2个,任意两个注水口的间距不小于50厘米。
较优的,所述池体的内侧表面为麦饭石层。
较优的,所述杆状物中空,内设进水管。
较优的,所述杆状物靠近池体一侧呈弧形,两端固定在池体外侧表面,横跨池体中心。
较优的,所述杆状物呈“7”形,竖直端固定于池体外侧表面,横平端指向池体中心方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从顶部注入温泉,注入过程中客户即可冲淋,冲淋具有按摩头、颈、肩、背的作用;注入完成后浸泡,由于客户在注入温泉过程中即在池体内,避免了温泉大量溢出造成的地热资源的浪费;多个注水口有利于多人同时冲淋,提高利用效率;池体内侧表面的麦饭石有助于净化水质、吸附温泉中的汞、铅等有害元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池体,2.杆状物,3.出水系统,4.注水口,5.进水管,6.麦饭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功能型温泉泡池,包括池体(1)、杆状物(2)、进水系统、出水系统(3),所述杆状物(2)至少有一端固定于池体(1)外侧表面,进水系统包括注水口(4)、进水管(5),注水口(4)设于杆状物(2)上且投影位于池体(1)侧壁顶端围成的平面内,注水口(4)与池体(1)内底面高度差不小于1.8米以方便客户站立冲淋。
本实施例中,注水口(4)有3个,任意两个注水口(4)的间距不小于50厘米以避免多名客户互相之间的干扰。
池体(1)的内侧表面设有麦饭石层(6),麦饭石有助于净化水质、吸附温泉中的汞、铅 等有害元素。
杆状物(2)中空,内设进水管(5),使造型更为整体化。
杆状物(2)靠近池体(1)一侧呈弧形,远离池体(1)一侧呈兔子轮廓,两端固定在池体(1)外侧表面,横跨池体(1)中心,从而加强温泉泡池的整体景观点缀效果。
不难想象的,杆状物(2)还可以呈现“7”型,竖直端固定于池体(1)外侧表面,横平端指向池体(1)中心方向。
当客户准备使用温泉泡池时,由注水口(4)从池体(1)上方注入温泉,此时客户即可进入温泉泡池进行冲淋,冲淋具有按摩头、颈、肩、背的作用;当温泉注入完成后,由于客户始终在池体(1)内,避免了注入温泉后再进入池体(1)造成温泉大量溢出从而致使地热资源的浪费;另外,多个注水口(4)有利于多人同时冲淋,提高利用效率;池体内侧表面的麦饭石有助于净化水质、吸附温泉中的汞、铅等有害元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远望柏丽风景园林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远望柏丽风景园林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218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