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冷散热排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21123.3 | 申请日: | 2015-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4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振彬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液冷散热排。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产及生活中都融入了很多科技产品,这些科技产品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自身在能量转换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热,如何保证这些产品的正常运行,首先,要解决它们的散热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功率较高的设备内部,由于设备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同时周边的电子组件也不断增多,使得设备整体发热量也随之大幅提升,传统散热装置多为散热片加风扇的冷却方式,该冷却方式已渐渐不能满足大功率设备的散热需求,常常使设备因温度过高而不能正常运转,因此,应设计一种能够快速降温的散热装置,以加快设备工作时的散热效率,使设备运行更加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冷散热排,其通过将液冷管穿设于第一中空腔和第二中空腔中,利用液冷管与散热件的热交换,达到使设备降温的目的,并且,散热件两侧均设置散热筋,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液冷散热排,其包括有支架、并排安装于支架上的复数个散热件及穿设于复数个散热件中的液冷管,该支架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支撑块,该支撑块内部纵向设有第一中空腔,于两支撑块内侧壁上分别间隔开设有复数个与第一中空腔相连通的通孔,该两支撑块上通孔彼此一一对应,并于支撑块外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中空腔相连通的进入孔和流出孔;该复数个散热件分别纵向安装于上述两支撑块之间,该散热件包括基板和一体设置于基板两侧壁上的复数个散热筋,该基板内部纵向设置有第二中空腔,该第二中空腔两端分别可拆卸式与上述通孔相连通,第一中空腔和第二中空腔彼此连通;该液冷管弯曲穿设于第一中空腔和第二中空腔中,并液冷管一端与上述进入孔相连接,另一端与上述流出孔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复数个散热筋设置于基板左右侧壁上,并均呈立方体状,每个散热筋之棱均正对于基板外侧,并纵向列和横向列的散热筋之对角线相连呈直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板之上下侧壁与两支撑块保持齐平。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相邻的两散热件之散热筋彼此相对,并具有间隙,相对的散热筋之棱相连呈直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支撑块内侧壁上分别间隔凸伸设置有复数个嵌入部,上述通孔分别设置于该嵌入部上,该复数个嵌入部嵌于上述基板之第二中空腔两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支撑块正对于散热件一面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散热件的第一螺纹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支撑块顶壁上分别间隔设置有复数个用于固定支撑块的第二螺纹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入孔和流出孔上分别安装有一接头,并该进入孔和流出孔分别正对于上述第二中空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入孔和流出孔设置于同一支撑块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支撑块之第一中空腔两端均呈开口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于支架中设置第一中空腔,于散热件中设置与第一中空腔相连通的第二中空腔,将液冷管穿设于第一中空腔和第二中空腔中,利用液冷管降低散热件的温度,达到使设备降温的目的,并且,散热件两侧均设置散热筋,可以加快散热速度,另外,散热筋之棱正对于外侧,减少了空气流通阻力,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散热排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之A-A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散热筋分布示意图;
图4为图3之M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单个散热件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散热件端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之支撑块内侧面示意图;
图8为图7之A向示意图;
图9为图7之B向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支架 11、支撑架
111、第一中空腔 112、嵌入部
113、通孔 114、进入孔
115、流出孔 116、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振彬,未经李振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211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