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氧燃烧玻璃窑高温余热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20642.8 | 申请日: | 2015-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60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伯勒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18 | 分类号: | F22B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4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烧 玻璃 高温 余热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能工程中的热力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氧燃烧玻璃窑高温余热锅炉。
背景技术
玻璃熔窑一直都是以空气作为助燃介质,空气中只有21%的氧气参与助燃,78%的氮气不仅不参与燃烧,还携带大量的热量排入大气。传统的空气助燃需要通过定时换火进行烟气与助燃空气的热交换,回收部分热能。但是,换火过程窑内瞬间失去火焰,玻璃液必然失去热源,导致窑温波动,受到换火过程的冲击,窑压瞬间波动也是必然的结果。
经过对现有燃烧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采用空气助燃是导致高能耗、高污染、温室效应高的重要因素。通过长期反复地试验研究认为;采用纯度≥85%的氧气作为助燃介质,对于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效果十分显著:与传统的空气助燃的玻璃熔窑相比,全氧燃烧玻璃熔窑取消了蓄热室、小炉以及换火系统等,能显著提高玻璃液质量,可降低12.5~22%甚至更高的能耗,废气排放量减少在60%以上,氮氧化物NOX减少在80~90%左右,是玻璃工业企业实现节能减排、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
全氧燃烧技术熔制玻璃使熔化更加稳定、节能、高效率,近乎达到理想的熔制效果。故玻璃行业的全氧燃烧技术被誉为玻璃熔化技术的第二次革命,而玻璃熔化技术的第一次革命是蓄热室式玻璃熔炉的创建。因此全氧燃烧技术被认为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玻璃熔制工艺方式,因此今后的快速发展就将成为必然。
采用空气助燃的玻璃窑,其烟气排放温度在480~530℃,现有余热锅炉技术可配套用于余热回收利用,而全氧燃烧玻璃窑的烟气排放温度高达900~1300℃,烟气量小,与之相应的余热锅炉较为少见。
现有的余热锅炉是将高温烟气中掺入20°的冷风,将高温烟气温度降低到500-600℃,但这样就必然造成了能量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全氧燃烧玻璃窑高温余 热锅炉,其能够有效利用全氧燃烧的玻璃窑的高温余热烟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氧燃烧玻璃窑高温余热锅炉,其包括:
具有烟气进口1的垂直烟道2,该垂直烟道的侧壁采用膜式水冷壁结构,该垂直烟道的上部设置有与其相通的水平烟道部分,所述水平烟道部分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竖向烟道部分,该竖向烟道部分设置有烟气出口5;
自上而下依次安装于竖向烟道部分的过热器3、省煤器4,自省煤器进水口进入的水在省煤器中与烟气逆流换热后自省煤器的出水口进入锅筒6,所述锅筒通过下降管7而接于垂直烟道的膜式水冷壁结构,该膜式水冷壁结构中的饱和水被加热成汽水混合物后通过上升管而接入锅筒,所述锅筒设置有将蒸汽和饱和水分离并将饱和水通过下降管输入垂直烟道的膜式水冷壁结构的汽水分离器;
其中,经过汽水分离器分离而出的饱和蒸汽通过管道接入过热器3的进气孔,所述过热器的出口接于待使用过热蒸汽的设备。
进一步,所述垂直烟道的底部设置有灰斗。
进一步,所述过热器、省煤器采用蛇形管结构。
进一步,所述蛇形管结构采用鳍片管或光管。
进一步,所述过热器、省煤器均设置有防磨罩及吹灰振打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充分利用高温烟气的能量,实现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全氧燃烧玻璃窑高温余热锅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全氧燃烧玻璃窑高温余热锅炉,其包括:烟气进口1、垂直烟道2、过热器3、省煤器4、烟气出口5、锅筒6、下降管7。
具有烟气进口1的垂直烟道2,其下端部具有水平的烟气进口管路,该垂直烟道的侧壁采用膜式水冷壁结构而实现水冷方式,具体而言,在垂直烟道的四 壁设置膜式水冷壁作为蒸发受热面,在垂直烟道中,由于烟气温度为高于600℃的高温段,蒸发受热面以辐射换热为主,采用膜式水冷壁可以吸收高温烟气余热,还可减少受热面的布置数量,水循环安全可靠,该垂直烟道的上部设置有与其相通的水平烟道部分,所述水平烟道部分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竖向烟道部分,该竖向烟道部分设置有烟气出口5,烟气通过垂直烟道后转弯进入竖向烟道部分而冲刷过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伯勒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伯勒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206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稳压锅炉循环系统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野外发电机照明用伸缩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