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Micro SIM卡卡座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17051.5 | 申请日: | 2015-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3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和飞航天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2/71 | 分类号: | H01R12/71;H01R13/24;H01R13/639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micro sim 卡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设备领域,具体而言,设计一种Micro SIM卡卡座,可以装入Micro SIM卡或Nano Sim卡。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SIM卡也在与时俱进。如今的SIM卡已经发展出了不同的规格,如标准SIM卡、Micro SIM卡和Nano SIM卡。为了适应不同尺寸的SIM卡,而发明了卡托,即将小尺寸的SIM卡塞入一个大尺寸的卡托中,便可以顺利的塞入较大号的SIM卡卡座中。现有的Micro SIM卡卡座端子弹片前端翘起,用于和Micro SIM卡接触。但如此一来,空卡托塞入Micro SIM卡卡座时,弹片前端翘起的结构就像一个倒钩,勾住了空卡托,使得空卡托无法退出,给用户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Micro SIM卡卡座。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Micro SIM卡卡座,包括一底座和连接在底座上的上盖,底座和上盖之间设置有与SIM卡接触的端子板,所述端子板上包括多组翘起的端子,所述的端子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自由端,固定端与端子板相连,自由端设置在一金属垫片上方,端子中部隆起,形成“八”字形结构,以便和所述SIM卡接触。
优选的,所述的金属垫片由所述端子板冲裁出端子的自由端后,一侧的残边向另一侧的残边折弯形成。
优选的,所述的金属垫片由所述端子板冲裁出端子的自由端后,将自由端向残边方向折弯,使残边变为所述金属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设置有向内壁方向凸起的夹持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端子中部隆起形成“八”字形结构使空卡托或者带卡托的NanoSim卡可以顺利塞进或退出,以免给客户带来不便。
2、设置金属垫片目的是放置端子自由端磨损PCB板,导致PCB板失效或断路。
3、金属垫片由冲裁后残留的金属片折弯而成,节约材料,节约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4、上盖设置向内壁方向凸起的夹持片可以防止手机震动过程中,卡的接触异常,以及防止卡的异常退卡。可以保证有卡插入的时候,即有夹持效果,又不至于此弹片突出铁壳上表面,而影响到产品的整体高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Micro SIM卡卡座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端子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端子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4为一实施例金属垫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Micro SIM卡卡座,包括一底座1和连接在底座1上的上盖2,底座1和上盖2之间设置有与SIM卡接触的端子板3,所述端子板3上包括多组翘起的端子4,所述的端子4两端分别为固定端41和自由端42,固定端41与端子板3相连,自由端42设置在一金属垫片5上方,端子4中部隆起,形成“八”字形结构,以便和所述SIM卡接触。
参照图4所示,优选的,所述的金属垫片5由所述端子板3冲裁出端子的自由端42后,一侧的残边51向另一侧的残边51折弯形成。
优选的,所述的金属垫片5由所述端子板3冲裁出端子的自由端42后,将自由端42向残边51方向折弯,使残边51变为所述金属垫片5。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2设置有向内壁方向凸起的夹持片2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和飞航天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和飞航天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70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