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送带防打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16952.2 | 申请日: | 2015-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843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潘春雷;郭悦波;张峰;赵科;李斌;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9/07 | 分类号: | B65G39/07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653405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送带 打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送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输送带防打滑系统。
背景技术
矿石在生产输送过程中,因输送方便快捷要求的需要,采用输送带传输粉状和块状的矿石,但由于粉状或块状矿石表面含有水分,输送带极易回潮,输送带内侧出现水珠,降低了输送带与与主动轮之间的摩擦力,容易出现打滑现象。若常采用调整输送带方式来解决输送带打滑的问题,易造成输送带拉长以及输送带长时间受力不均,从而造成输送带的损坏无法修复。此外,因主动轮打滑,主动轮的驱动电机虽然还在正常工作,但输送带却未在行走,造成物料堆积,从而引发生产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避免由于输送带打滑导致故障多而影响生产,提高输送带输送效率的输送带防打滑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输送带防打滑系统,其包括主动轮和输送带,主动轮为圆筒式结构,主动轮两端设置有挡片,主动轮的外缘设置有第一摩擦带和第二摩擦带,输送带与主动轮接触面设置有不连续的摩擦区域;第一摩擦带其两侧之间的距离小于输送带的宽度;若干数量的第二摩擦带以主动轮横截面的中心为基准对称设置于主动轮的外缘,且设置于主动轮外缘的第二摩擦带之间互不接触,第二摩擦带的宽度小于输送带的宽度;第一摩擦带设置于第二摩擦带端部之间的主动轮外缘区域。
第一摩擦带和第二摩擦带的外缘均与输送带内侧壁接触,且在接触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第一摩擦带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大于第二摩擦带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第一摩擦带的宽度小于第二摩擦带的宽度,第一摩擦带与第一摩擦带侧边之间留有空隙;第二摩擦带与输送带接触的表面积大于第一摩擦带与输送带接触的表面积。
在工作时,第一摩擦带主要是启到局部防打滑的作用,主要防打滑作用的是第二摩擦带;由于第二摩擦带与输送带的接触面积较大,但是第二摩擦带的摩擦系数小于第一摩擦带的摩擦系数,致使第二摩擦带对输送带的磨损较小,在工作中,延长了输送带的使用寿命;第一摩擦带的主要作用是在第二摩擦带不能对输送带进行防打滑的时候,第一摩擦带对输送带进行防打滑,第一摩擦带在防打滑的时,是对第二摩擦带的防打滑作出补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消除了由于故障频发而造成影响生产的隐患;降低了设备的维护量;提高了浓缩池溢流水的输送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之A-A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之输送带内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输送带防打滑系统,其包括主动轮1和输送带2,主动轮1为圆筒式结构,主动轮1两端设置有挡片3,主动轮1的外缘设置有第一摩擦带4和第二摩擦带5,输送带2与主动轮1接触面设置有不连续的摩擦区域6;第一摩擦带4其两侧之间的距离小于输送带的宽度;若干数量的第二摩擦带5以主动轮1横截面的中心为基准对称设置于主动轮1的外缘,且设置于主动轮1外缘的第二摩擦带5之间互不接触,第二摩擦带5的宽度小于输送带2的宽度;第一摩擦带4设置于第二摩擦带5端部之间的主动轮1外缘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69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整垛电能表提升换线装置
- 下一篇:生产车间用环状零件周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