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龙门式涡流旋转超声联合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16329.7 | 申请日: | 2015-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69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艾帝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G01N27/9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龙门 涡流 旋转 超声 联合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材料伤痕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龙门式涡流旋转超声联合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管材应用十分广泛,其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及其工作性能,很多重要场合中金属管材一旦出现断裂会引发事故,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其内部产生的缺陷无法由肉眼直接判断,当因内部缺陷而影响到外部时,此时设备往往已经不能使用,因此若能及早发现缺陷部位并进行处理,可大大节省维修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避免事故的发生,从而有效地保护人们的财产及人身安全。
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各种金属探伤设备,各种探伤设备对金属的探伤原理不同所针对的伤痕情况也不尽相同,因而,应用在重要场合要求严格的金属材料往往需要进行多种伤痕探测,使用现有的探伤设备进行探伤,工序繁杂,耗时较长,效率低;人工参与量大,探伤成本高;对于不同直径的棒料和管材调节不便。特别是对于大型的金属管材,其重量较重,体积较大来回在不同的检测设备之间来回转移很不方便。为此,钢铁研究总院研制了一种大口径无缝钢管超声波和涡流联合自动检测装置并申请了国家专利,能够实现涡流检测和超声检测的同时进行,节约了对大口径钢管的检测时间和成本,但这种将操作室固定在检测机上随检测机一起移动会严重的增加检测机滑移负担,甚至影响检测精度,造成电能的浪费;其框式龙门设置不利于金属管材的上料和下料;缺少专门的上料和下料装置,上下料基本靠人工或吊车,浪费人力物力,不利于安全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龙门式涡流旋转超声联合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龙门式涡流旋转超声联合检测装置,包括设有涡流探头和超声探头组的可滑移式检测装置、导轨、检测架、上料装置、下料装置和操作室;可滑移式检测装置可前后移动地设置在导轨上,导轨上设有齿条,可滑移式检测装置设有齿轮和动力装置,齿轮与导轨上的齿条相啮合,依靠动力装置带动齿轮沿齿条滚动来实现可滑移式检测装置在导轨上的前后移动;所述可滑移式检测装置上的涡流探头和超声探头组通过导向和动力机构可做上下移动;所述检测架设置在导轨的一侧,下料装置设置在检测架的一侧,上料装置设置在检测架的前方;所述检测架上设有多个扫描承重滚动轮和输料对锥导向轮,输料对锥导向轮设置在导向轮座上,导向轮座下连接伸缩动力装置。
所述上料装置上设有多个输料对锥导向轮、上料翻转臂和上料储料杠,输料对锥导向轮可转动地设置在上料装置上;上料翻转臂设在输料对锥导向轮的一侧,由动力装置带动其作倾斜翻转;所述上料储料杠设在上料翻转臂的一侧。
所述下料装置上设有下料翻转臂和下料储料杠,下料储料杠设置在下料翻转臂的一侧,下料翻转臂的一端伸入检测架的输料对锥导向轮的下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及空间布置科学合理,集成涡流探伤和超声探伤功能;自动上下料,节约人力物力和检测成本;有效地提高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利于安全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可滑移式检测装置、导轨及探测头的装配关系图;
图2是检测架某一方位的局部立体视图;
图3是检测架另一方位的局部立体视图;
图4是下料装置局部结构图;
图5是上料装置局部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平面布置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空间立体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艾帝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艾帝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63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