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扒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15058.3 | 申请日: | 2015-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0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宁红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红林 |
主分类号: | B65G65/20 | 分类号: | B65G6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3000 河北省衡水市开发区北区五***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仓储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扒粮装置。
背景技术
粮食乃是人类得以生存的根本,中国人口占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粮食的重要性尤其显著。但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力却不强,美国的一个农民可以管理上百亩农田,而中国农民的产生主要只能满足家庭需要,其根部原因在于生产设备落后。其中,扒粮机是房式仓库散装粮食在发放、运转、倒仓、打包等作业中不可缺少的装运设备,原有的扒粮机结构不合理,移动不方便,操作时环境粉尘污染十分严重,不能满足现代粮库的作业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扒粮装置,其结构简单、运作效率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扒粮装置,其包括主机架、位于主机架下方的行走轮、位于主机架一端的扒粮机构及位于主机架上方的输粮机构;所述输粮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扒粮机构,另一端连接一出粮口;所述扒粮机构包括一进粮口、位于进粮口两侧的旋转盖、位于进粮口顶部的电机以及位于所述进粮口内的一对扒粮扇。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扒粮扇设有若干叶片,所述叶片设有一折弯的边缘部,且相邻两个叶片之间通过一加强筋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个扒粮扇的旋转方向相反,即一个扒粮扇呈逆时针旋转,另一个扒粮扇呈顺时针旋转。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机架的一端设有一对转向操作杆;所述主机架下方设有电动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将扒梁扇叶端部设置成向内弯曲状,使得扒梁效率高,同时设置能开启闭合的旋转盖,在不工作时能够保护好扒粮机构,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扒粮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扒粮装置扒粮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扒粮装置,包括主机架10、位于主机架下方的行走轮20、位于主机架10一端的扒粮机构30及位于主机架10上方的输粮机构40。所述输粮机构40的一端连接所述扒粮机构30,另一端连接一出粮口41,且所述输粮机构40内设有传送皮带(未图示),通过该传送皮带可使从扒粮机构30处获得的粮食沿输粮机构40的一端输送至另一端,并最后从出粮口41排出,另外,所述出粮口41高于所述扒粮机构30,实现了粮食从低处向高处运输的目的,粮食可经所述出粮口41直接装入运输车内。
所述扒粮机构30包括一进粮口31、位于进粮口31两侧的旋转盖32、位于进粮口31顶部的电机33以及位于所述进粮口31内的一对扒粮扇34。所述进粮口31用于收纳粮食,所述扒粮扇34与所述电机33连接,并由电机33带动而旋转,且所述扒粮扇34设有若干叶片35,所述叶片35设有一折弯的边缘部36,且相邻两个叶片35之间通过一加强筋37连接,如此使得扒粮扇34更为牢固可靠。所述旋转盖32连接于所述进粮口31的两侧,并可通过旋转实现进粮口31的打开或关闭。另外,所述两个扒粮扇34的旋转方向相反,即一个扒粮扇34呈逆时针旋转,另一个扒粮扇34呈顺时针旋转,如此产生向内旋转的效果,使得粮食能顺利从进粮口31进入。
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为了增强整体装置的灵活性,特别在所述主机架10的一端设有一对转向操作杆42,用于灵活调整装置的行走方向,给操作带来更多的便利性。在移动时,通过主机架10下方的电动机43提供行走动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红林,未经宁红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50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终端及用于移动终端的侧面识别方法
- 下一篇:应用界面按钮显示方法及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