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轻型巴士底盘系统的前桥新型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13862.8 | 申请日: | 2015-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5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康毛著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毛著 |
主分类号: | B60B35/00 | 分类号: | B60B35/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胡澎 |
地址: | 0521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轻型 巴士 底盘 系统 前桥 新型 支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部件,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轻型巴士底盘系统的前桥新型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前桥技术在大的方面分为两种类型,即整体式前桥和独立前桥。其中,独立前桥的技术先进性更好,对整车的性能提升和可靠性更佳。相对于非独立前桥来说,独立前桥的技术优势在于:1、侧倾刚度大,悬架所受到并传给车身的冲击载荷小,有利于提高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及轮胎接地性能;2、左右车轮的跳动没有直接的相互影响,可减少车身的倾斜和振动;3、占用横向空间小,便于发动机布置,可以降低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从而降低汽车质心位置,有利于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4、易于实现前驱转向。
从汽车独立前桥来说,是否具有主销结构有两种模式,有实际的主销机构和取消实际的主销机构,后者又称作为“虚拟主销”,是通过特别设计的支撑结构来实现主销的功能。采用虚拟主销技术的汽车独立前桥产品,其相比传统独立前桥技术的优点是:前轮定位参数准确,非簧载质量更小,转向角更大,车辆整体操控性好,为前驱前转向设计提供了实现可能。因此虚拟主销技术目前主要使用于乘用车上。
但是,现有虚拟主销的支撑结构的制造难度较高,导致加工成本高,并且系统可靠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轻型巴士底盘系统的前桥新型支撑结构,以解决现有支撑结构制造难度大、加工成本高和可靠性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轻型巴士底盘系统的前桥新型支撑结构,在基座的前端面设置有横置前伸的轴头,在所述基座的后部上端设置有上安装体,在所述基座的后部下端设置有下安装体,在所述上安装体和所述下安装体上分别开有轴孔,所述上安装体和所述下安装体上的轴孔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
所述上安装体和所述下安装体的两个轴孔的中心线与所述轴头的中心线的垂面之间的夹角α为5~15°。
所述上安装体和所述下安装体上的轴孔的中心线与所述基座的前端面中心线的夹角β为1~5°。
所述基座的前端面中部为上小下大的锥形结构,两条斜边的夹角γ为15~35°。
所述基座设置轴头部分的壁厚为10~50 mm;所述上安装体与所述下安装体之间的跨距为250~500mm;所述轴头的伸出长度为150~250mm,所述轴头为变径轴,其最大处直径为35~75mm。
本实用新型是为取消实际的主销机构而特别设计的一种新型前桥支撑结构,可使虚拟主销技术应用在轻型客车的底盘上,具有如下优点:
(1)可靠性高。整个支撑结构为全金属结构,采用锻造成型,可以实现较高的使用寿命,质量和性能稳定可靠。
(2)制造难度降低,成本低。新型支撑结构的加工工艺性更好,而且由于取消了主销机构,因此可降低汽车前桥的重量。
(3)系统可靠性高。安装后可提高整车的安全性,保证了车辆的设计性能,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4)承载能力高。可以广泛用于几乎所有车辆的底盘系统,如用在乘用车、小型客车、中型、大型客车以及卡车等车型上。
(5)售后费用和使用成本低。结构便于维护保养,耐气候性好,适应多种苛刻工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支撑结构的侧视图。
图中:1、基座,2、轴头,3、上安装体,4、下安装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在基座1的前端面中部设置有横置前伸的轴头2,轴头2为变径轴,在基座1的后部上端设置有上安装体3,在基座1的后部下端设置有下安装体4,在上安装体3和下安装体4上分别开有轴孔,上安装体3和下安装体4上的两个轴孔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轴头2、上安装体3和下安装体4通过基座1联接成为一个整体,可通过锻造或铸造成为整体结构。
图1中,上安装体3和下安装体4的两个轴孔的中心线与轴头2的中心线的垂面之间的夹角α是5~15°。
图2中,上安装体3和下安装体4上的两个轴孔的中心线与基座1的前端面中心线的夹角β为1~5°。
如图2所示,基座1的前端面的中间部分为上小下大的锥形结构,两条斜边的夹角γ为15~35°。
图1中,轴头2的伸出长度L1为150~250mm,轴头1的最大处直径L2为35~75mm。基座1设置轴头部分的壁厚L3为10~50 mm;上安装体3与下安装体4之间的跨距L4为250~500mm。
作为优选,上述尺寸的标注范围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典型状态,在不同的车型底盘和使用工况下可有不同的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出的任何修改和等同替换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毛著;,未经康毛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38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式电动车后桥
- 下一篇:钢板压花机压花辊辊缝在线微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