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泡沫消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12606.7 | 申请日: | 2015-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5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龙;李在顺;李照允;李彦彬;曹毅;田发国;于淑珍;刘艳侠;张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L3/10 | 分类号: | C10L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文娟;黄健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泡沫 消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气田消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泡沫消除装置。
背景技术
天然气井和含有气体的油井在生产的中、后期,随着地层压力降低,气产量下降,部分进入井筒的地层水会滞留在井底产生积液,由于受井筒积液影响,绝大部分气井都要采取泡沫排水采气措施,以恢复气井的产能。随着气井泡排工作量的不断增大,泡排产生的泡沫量也急剧增加。如果形成的泡沫不能及时破泡、消泡,大量携带液体的泡沫会随着天然气大量涌入下游工艺装置,严重影响场站设备对气田产出水的气液分离与处理效果,导致气田产出水涌入下游天然气管道,同时也会给站场燃气发电机、天然气压缩机等关键核心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甚至是损坏。
现有技术中,主要采取泵注液体消泡剂消泡的工艺措施,具体地,是用柱塞泵将液体消泡剂注入管线,以消除管线内的泡沫。
但是,采用现有技术的消泡方法,由于受气井距离远近、边远地区电力供应、以及站场工艺的限制,会存在单次消泡剂配液量过小、站场泵注排量受限、单次配液量过多容易失效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保证消泡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泡沫消除装置,用于解决天然气场站及管道的泡沫难以消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泡沫消除装置,包括:承压箱体和导流装药箱体;
所述导流装药箱体置于所述承压箱体内,所述导流装药箱体内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放置固体泡排药剂的装药筒;
所述导流装药箱体的进气口与所述承压箱体的进气管道连通,所述导流装药箱体的出气口与所述承压箱体的出气管道连通。
如上所述,所述导流装药箱体中包括至少一个分隔板,每个所述分隔板上放置一个所述装药筒;
每个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导流装药箱体划分为两个半封闭的空间,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分隔板与所述导流装药箱体内壁的半封闭口方向相反。
如上所述,所述导流装药箱体的上相对的第一外壁和第二外壁上,对称设有多个滑轮;
所述承压箱体中相对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滑轮相匹配的轨道;
所述承压箱体的外壁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轨道的驱动器;
所述导流药箱的顶板外壁上设置有起吊装置,便于利用承压箱体外部的手摇滑轮导轨辅助提升承压箱体内的导流药箱。
如上所述,所述滑轮为齿轮,所述轨道为与所述齿轮相匹配的齿条。
进一步地,所述装药筒相对的两个侧板上对称设有多个通孔。
如上所述,所述装药筒进气侧的外壁上覆设有气体整流器相对。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箱体的底板上设有用于排出杂物的排污装置。
如上所述,所述承载箱体的顶部设有顶部密封盖板,所述顶部密封盖板与所述承载箱体的顶部密封连接。
如上所述,所述顶部密封盖板外壁上设有挂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泡沫消除装置,可以直接置于天然气传输管道或天然气站场中,通过设置承压箱体和导流装药箱体,其中,该导流装药箱体置于承压箱体内,导流装药箱体内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放置固体泡排药剂的装药筒;导流装药箱体的进气口与承压箱体的进气管道连通,导流装药箱体的出气口与承压箱体的出气管道连通,使得泡沫随着天然气经过该泡沫消除装置,可以与该装置中的固体泡排药剂充分反应,实现了泡沫的消除,提高泡沫消除效率,最大程度减少、杜绝携液泡沫对天然气管道、气液分离、站场设备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逐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泡沫消除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泡沫消除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泡沫消除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泡沫消除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泡沫消除装置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泡沫消除装置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泡沫消除装置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承压箱体;
11:进气管道;
12:出气管道;
13:第一内壁;
14:第二内壁;
15:轨道;
16:驱动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26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生物柴油生产的酯化反应系统
- 下一篇:一种废润滑油提炼汽柴油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