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刺激听觉诱发电位测试的刺激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12014.5 | 申请日: | 2015-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5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斌;曹克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484 | 分类号: | A61B5/048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10073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刺激 听觉 诱发电位 测试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刺激电极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听觉诱发电位测试的刺激电极。
背景技术
听觉诱发电位是一种客观评定听觉功能状况的方法。它在听域测量、听力损失评定以及听觉通路病变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是声刺激所诱发听神经和脑干各级神经核团的电反应。它可反应内耳机能及脑干各级中枢的活动,且不受测试者主观行为的影响,是一种客观、可靠的检测方法。电刺激听觉诱发电位技术是是评估患者术前残余听力的“金标准”,是术前评估聋症患者是否适合植入电子耳蜗手术的关键技术。但是,由于诱发脑电的幅值通常很小(一般为0.5-1uv),并淹没在幅值比它高的自发脑电中,因此诱发脑电的采集与显示长期以来一直为一大难题。虽然,国外对电刺激听觉诱发电位测试的技术有很多研究,但是关于电刺激听觉诱发电位测试使用的刺激电极的研究却基本是空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微创、具有良好的电容性和组织相容性,良好的柔韧性并且成本低廉的刺激电极。
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电刺激听觉诱发电位测试的刺激电极,包括:铂金丝,其为多股铂金丝绞合而成,具有用于插入耳蜗的第一端和连接铜芯电极导线的第二端;其利用铂金丝的良好的柔韧性,减少对耳道形成创伤的机会。
绝缘层,其包覆于所述铂金丝的外层;
其中,所述第一端为球形,且暴露于所述绝缘层外。所述第一端例如利用高温经铂金丝融合成铂金球。根据听觉神经在耳蜗内的分布情况,将刺激电极的第一端设置为球形,球形端部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更大的三维的刺激面,对听觉神经形成360全方位的刺激,为获取准确的测试结构奠定基础。
优选地,所述球形第一端的直径为0.2-0.3mm。经研究发现,当球形第一端的直径为0.3mm时,其测试结果更精确。
优选地,所述绝缘层为硅胶层。所述硅胶层提高所述刺激电极的组织相容性,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优选地,所述铂金丝的长度为19-21cm。
使用时,所述用于电刺激听觉诱发电位测试的刺激电极配合两个针电极,将所述用于听觉诱发电位测试的刺激电极的第一端置于耳蜗内,第二端连接电刺激器,两个针电极置于皮下。通过处理器控制电刺激器发出刺激信号,刺激电极给耳道发出刺激,完成电刺激听觉诱发电位测试。
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听觉诱发电位测试的刺激电极,使用安全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容性和组织相容性,良好的柔韧性和尽可能的微创性,使刺激电极可以既担负测量电刺激听觉诱发电位的电量,又避免对机体造成损害,可以高温消毒,反复使用,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用于听觉诱发电位测试的刺激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听觉诱发电位测试的刺激电极包括:铂金丝1,其为多股铂金丝绞合而成,具有用于插入耳蜗的第一端11和连接铜芯电极导线的第二端12;所述铂金丝的长度为19-21cm。
绝缘层13,其包覆于所述铂金丝的外层;所述绝缘层13为硅胶层。所述第一端11为球形,且暴露与所述绝缘层外。所述第一端例如利用高温经铂金丝融和成铂金球11。所述铂金球11的直径为0.3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铂金丝1由多股铂金丝铰合成一股,长例如为21cm,外敷绝缘硅胶层13,第一端11高温融和成铂金球电极,直径0.3mm的球形电极表面无绝缘层,第二端12连接常规铜芯电极导线14。
使用时,所述用于听觉诱发电位测试的刺激电极配合两个针电极,将所述用于听觉诱发电位测试的刺激电极的铂金球端置于耳蜗内,第二端12连接电刺激器,两个针电极置于皮下。通过处理器控制电刺激器发出刺激信号,刺激电极给耳蜗发出刺激,完成电刺激听觉诱发电位测试。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20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眼用测量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陀螺仪的医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