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上拱形预应力结构拼装式地下管廊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11315.6 | 申请日: | 2015-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16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楸长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楸长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29/16;E02D31/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杨钦祥;董金国 |
地址: | 05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拱形 预应力 结构 拼装 地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拱形预应力结构拼装式地下管廊。
背景技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仅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为了人多了、车多了、街宽了、楼高了的现代“城市景象”。随着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标准的提高,原来的地上基础设施已大部分改造成为了地下专用工程。以前非常单一的地下排水、供水、排污工程已和现在的公共交通、电力、通讯、热力、燃气、以及环境污染、管线扩容、交通拥堵、形象损伤等现象相关联,已成为特别复杂又特别专业的综合工程。
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化的建设水平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因此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程度也越来越广。为了解决一部分新、老城区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有些地区已经在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用传统的工艺技术建造地下方形管廊。由于客观原因的影响,已建成的“地下方形管廊”存在着利用率低、功能差、成本高、适用范围小等不良因素,目前推行的进度很慢,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难题”和“现实问题”,只有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结构创新”和“功能创新”,才能推动地下管廊工程的发展。
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建设现代化、科技化、集约化的标志之一,更是城市公用管线敷设综合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新趋势。近几十年来,各级政府都在积极的探讨、研究和规划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对于地下管廊的建设也制定了许多的方针、政策,这已为建设城市地下管廊创造了条件。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科学分析,进行反复实验,进行系统研究,才能打造出真正适用于新型城镇基础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拱形预应力结构拼装式地下管廊,能替代用传统工艺、技术生产的方形管廊,是一种能提高管廊的建造水平,能提高工程质量标准,能降低工程成本,能延长使用寿命的新型结构体。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上拱形预应力结构拼装式地下管廊,包括下部为方形、顶部为拱形的混凝土管廊体和设置在管廊体内的由支拱筋和纵筋组成的骨架,所述骨架包括外层骨架和里层骨架,在外层骨架和里层骨架之间设置有上拱形筒管和纵向筒管,所述的管廊体的两端面与纵向筒管对应处设置有对接凹孔,管廊体两端的内孔外围设置有对接凹槽;在上拱形筒管和纵向筒管内设置有经张拉产生预应力用锚具固定的钢绞线;上拱形筒管内的钢绞线经张拉产生预应力后用锚具固定在管廊体下部,纵向筒管内的钢绞线经张拉产生预应力后用锚具固定在所述对接凹孔内。
所述外层骨架由外层支拱筋和外层纵筋构成,所述里层骨架由里层支拱筋和里层纵筋构成,在外层骨架和里层骨架之间设置有连接加强筋。
在对接凹孔和纵向筒管内设置有高强水泥填料,在对接凹槽内设置有遇水膨胀胶圈,在所述的管廊体的底部设置有托底定位梁,在托底定位梁两侧设置有定位垫板。
在若干管廊体连接而成的管廊段的端部设置有排水连接体,在排水连接体两侧的上、下部分别设置有预留凹角,在预留凹角内设置有连接纵向筒管内的钢绞线的连接器、高强混凝土填料,在排水连接体的下部设置有排水孔、体外排水管,在排水连接体的侧部设置有储水仓。
在若干管廊体形成的管廊段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箱,在连接箱的两端部设置有和管廊体对接的对接管口,在对接管口和管廊体之间设置有伸缩变形缝,在伸缩变形缝内设置有用于连接对接管口和管廊体的橡胶止水带。
在管廊体内孔的侧部和底部设置预埋钢板,支撑架通过所述预埋钢板固定在管廊体内,在支撑架上分别设置有供水管、再生水管、电力管、供暖管、线缆管、通风管、通讯管。
在所述的连接箱的侧部通过对接管口连接有供水房,在供水房的侧部或下部设置有和储水仓相连接的体外排水管,供水房和连接箱之间设置有伸缩变形缝和通道,在伸缩变形缝内设置有用于连接对接管口和通道的橡胶止水带,供水房包括位于地平面以上的地上部分和位于地平面以下的地下部分。
在连接箱的侧部设置有通风房,通风房通过通风装置和通风管相连接,在连接箱的侧部还设置有功能房,通风房和功能房均包括位于地平面以上的地上部分和位于地平面以下的地下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拱形的结构方式,在管廊体的下部施加预应力,属于结构创新,利用方形断面,在管廊上部加上拱顶,并在拱顶内设置连接加强筋,能几倍或几十倍的增加管廊体的抗压力,能彻底的解决因抗压而加大断面的“设计难题”,能提高地下管廊的“建造水平”,能提高工程“质量标准”,能为地下管廊工程节约数以亿计的工程投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楸长,未经张楸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13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安全井盖
- 下一篇:混凝土固型生态边坡治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