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能量动态调节功能的多充电接口直流充电桩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10481.4 | 申请日: | 2015-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4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汪维玉;陈虹;吴正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奥能电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能量 动态 调节 功能 充电 接口 直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尤其涉及了多充电接口直流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进,电动汽车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目前电动汽车通常采用整车充电和汽车电池换电充的方法。汽车电池换电充,需要配备电池换装机器人,因此存在设备多、管理难度大、占地面积大等弊端。采用整车充电是目前行业比较多的充电方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充电时间长、一台车就得配一台充电设备和一个充电工位,因此也存在充电设备数量多、占地面积大的弊端。采用多充电接口直流充电装置的充电设备可以大大减小充电设备和占地面积,但目前行业采用的多充电接口整车充电桩多是分组方法如图2所示,并没有正真实现充电设备的能量动态分配,只是少了一个充电桩,整流设备的容量并没有真正减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多充电接口整车充电桩固定分组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具有能量动态调节功能的多充电接口直流充电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MOSFET管,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包括G极(栅极)、S极(源极)及D极(漏极)。在G极和S极之间加正电压VGS及在D极和S极之间加正电压VDS,则在D极和S极间产生正向工作电流I。改变电压VGS可控制工作电流I。
具有能量动态调节功能的多充电接口直流充电桩,包括监控单元、多个充电模块和多个充电接口,还包括多个MOSFET管和控制板,一个正向和一个反向串接的MOSFET管组成MOSFET管对,每一个充电模块的输出端并联多个MOSFET管对,在同一个充电模块的输出端并联的MOSFET管对数量与充电接口的数量相同,在同一个充电模块输出端并联的MOSFET管对分别与不同的充电接口连接,所有MOSFET管的G极分别连接控制板,控制板对MOSFET管起到控制作用,控制板、充电接口和充电模块分别与监控单元相连,所有的MOSFET管和控制板组成能量分配器。充电模块与第一个MOSFET管的D极相连,第一个MOSFET管的S极连接第二个MOSFET管的S极,第二个MOSFET管的D极连接充电接口。根据监控单元实际获取的各个充电输出接口的电流、电压参数,监控单元与能量分配器通信,控制板控制相应的MOSFET管完成充电模块的输出端口与充电接口之间的切换,使得输出接口能够动态分配功率。为了防止当电池电压高于充电模块输出电压时,能量经MOSFET发生回流,在正向连接的MOSFET后反向串联了一个MOSFET管,利用MOSFET管上寄生体二极管的特性,反向串联一个MOSFET管能阻止能量回流,同时利用MOSFET导通损耗小的优点,大大降低了系统能量损耗。
作为优选,监控单元和充电接口之间、监控单元和控制板之间用RS485通信网络相连,充电模块和监控单元之间用CAN总线连接。CAN总线和RS485通信网络通用性强,且较为成熟和可靠。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该充电装置通过设置能量分配器,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的多路接口能量调节,使得装置中的充电模块高效率的工作,大大减小设备的体积和成本,根据各充电接口的实际情况动态分配能量,实现快速充电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方框图。
图2是传统多充电接口整车充电桩方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设有3个充电接口时的方框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Q1、Q2、Q3……Qc、Qd—MOSFET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MOSFET管,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包括G极(栅极)、S极(源极)及D极(漏极)。在G极和S极之间加正电压VGS及在D极和S极之间加正电压VDS,则在D极和S极间产生正向工作电流I。改变电压VGS可控制工作电流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奥能电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奥能电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04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喷雾器安装位的充电宝
- 下一篇:一种便携的多功能能量转换输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