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陶炉高效隔热炉盘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09291.0 | 申请日: | 2015-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8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周湘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依南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15/00 | 分类号: | F24C15/00;F24C15/3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5 | 代理人: | 郭蔷 |
地址: | 20094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陶炉 高效 隔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陶炉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电陶炉高效隔热炉盘。
背景技术
电陶炉作为一种家用加热炉,相比较于电磁炉具有一定的优点:一是电陶炉是自身的电热丝发热,所以任何可以耐受高温的容器或锅具都可以使用,而电磁炉是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对锅具的材质有特定的要求;二是电磁炉一直因会产生电磁辐射而被部分消费者排斥使用,而电陶炉没有电磁辐射。现有的电陶炉主要由微晶玻璃面板和位于微晶玻璃面板下部的加热炉盘构成,加热炉盘内部设有发热炉丝。当发热炉丝工作时,炉丝自身的温度可以达到800摄氏度左右,微晶玻璃具有很好的热量传输单向性,垂直于玻璃平面传输,这样大量的热量就可以传输到微晶玻璃上面的锅具上。同时,仍有一部分热能会穿过加热炉盘的底部传输到电陶炉的内部空间。电陶炉的内部空间还设置有电陶炉线路板。而当电陶炉工作时,加热炉盘底部外表面的温度要达到300多摄氏度,而电陶炉线路板处的温度也要达到100摄氏度左右,这样的温度环境是无法使用电器元器件的,而且炉体表面壳体的温度同样较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容易造成烫伤。
目前的电陶炉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电陶炉的壳体上开散热孔,同时在电陶炉的内部空间安装散热风扇进行风冷来使电陶炉的炉体内部和壳体外部温度都降下来。现有技术虽然能使电陶炉可以正常工作,但散热风扇在高温下工作,对风扇的耐热性能要求较高,且高温下降低风扇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电陶炉的使用寿命;再者,风扇工作时会产生噪音;而且,风扇将热量散至电陶炉外部,热能直接排出而未得到有效利用,不利于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陶炉高效隔热炉盘,可以将大部分热量隔绝在炉盘内部,使得炉盘外部的电陶炉内部空间能不需要散热风扇的作用就能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陶炉高效隔热炉盘,设于电陶炉的微晶玻璃面板下方,加热炉丝设于所述炉盘内,所述炉盘包括炉盘壳体,所述炉盘壳体的内部为一盆腔,在所述炉盘壳体的内表面上设有隔热层。
其中,所述炉盘壳体为金属壳体,所述隔热层为纳米微孔隔热层,所述纳米微孔隔热层由纳米微孔隔热粉体压制在所述炉盘壳体的内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电陶炉高效隔热炉盘所用到纳米微孔材料是上海依南新材料有限公司针对电陶炉的炉盘绝热材料的使用环境和性能要求,开发出的在高温下导热系数极低、耐高温,受热后没有变形,受热后没有有毒挥发物,且易于成形的绝热材料。这种绝热材料在800摄氏度的导热系数仅仅为0.035W/MK。
所述炉盘壳体为金属壳体,所述纳米微孔隔热层与所述炉盘壳体为一次成型压制而成。具体方式是:根据炉盘壳体的尺寸以及炉盘的隔热层的厚度制备模具,然后在模具内将炉盘壳体与纳米微孔隔热粉体材料一起压制成型。压制完成后,纳米微孔隔热粉体材料会有一定的膨胀,这样材料就会与炉盘壳体完全结合,成为整体。
将炉盘安装在电陶炉中,安装时,可将所述炉盘通过支架支撑在微晶玻璃面板的下方。
使用这种材料做的电陶炉炉盘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完全符合使用要求。具体测试数据如下:在电陶炉全功率工作时,炉盘底部外表面的温度为120摄氏度左右,电陶炉线路板处的温度为55摄氏度左右,这种温度完全可以符合使用要求。使用这种炉盘不仅可以去除炉内散热风扇,而且是真正意义上将热量尽可能隔绝于炉盘内,热量散失最小化,达到节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的描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和特征,该实施例以实例的形式给出,但并不限于此,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陶炉高效隔热炉盘的一个较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使用图1所示炉盘的电陶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电陶炉高效隔热炉盘1,包括炉盘壳体11,炉盘壳体11的内部为一盆腔,在炉盘壳体11的内表面上设有隔热层12。其中,炉盘壳体11为金属壳体,隔热层12为由纳米微孔隔热粉体压制在炉盘壳体11的内表面上的纳米微孔隔热层。
如图2所示,将炉盘1设于电陶炉的微晶玻璃面板2下方,加热炉丝3设于炉盘1内。通过隔热层12和炉盘壳体11将加热炉丝3与电陶炉内部隔开。电陶炉的电陶炉壳体4上设有线路板5,电陶炉壳体4的外部对应设有控制旋钮6。
为进一步保证炉盘1的稳定性,可在炉盘1的下方设置支架7,将炉盘1支撑在微晶玻璃面板2的下方,与电陶炉的底部保持一定距离。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依据较佳实施例在上文中加以说明,但这并不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只局限于上述的结构,只要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的说明后可很容易地发展出的等效替代结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与范围下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依南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依南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092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