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动力榨汁兼具茶水分离的改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08746.7 | 申请日: | 2015-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0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婉菁;陈汉综;陈维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婉菁;陈汉综;陈维福 |
主分类号: | A47J31/00 | 分类号: | A47J31/00;A47J3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榨汁 兼具 茶水 分离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能方便茶渣清理,且泡茶后渣液,可便利果汁调味的无动力榨汁兼具茶水分离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多种泡茶罐,是为方便茶液倒至公杯的结构设计,然而,泡茶罐的结构再怎么做改良,泡茶时过多的瓶瓶罐罐与茶杯使用,这对外出想泡茶的人而言,会是一种困扰及不便;现有的中国台湾证书号数第M364484号「泡茶罐结构」新型专利案,则为改善上述缺失,利用冲茶杯内茶液可简易操作直接释放至茶水罐内贮存的作用,据以冲泡茶时可免多杯罐使用,增进外出泡茶的便利性;然而,现有的「泡茶罐结构」,控制冲茶杯内茶液释放至茶水罐内贮存的水开关座,设在整体泡茶罐的外部、上下与冲茶杯及茶水罐连接显露,且内部为组装固定活动杆件,由两个盘形座体相互对接来构成,全部构件较杂,仍有改进得到简化降低制作成本的必要性;而中国台湾证书号数第M382090号「冲茶罐结构改良」新型专利案,则为本案的前实用新型,虽在构造上作了简化性的设计,然而茶液罐、泡茶罐与水阀座等多构件分解组装的结构设计,仍未在结构简化上达到构件最精简、整体组装更简易及制造成本更低廉的效益,且泡茶罐内茶液是通过水阀座上阀杆的单孔式出水孔排放到茶液罐,由于出水孔必须兼具排气功能,以致会有茶液排放不顺畅的情形发生,而水阀座必须利用茶液罐与泡茶罐的相接结合来达成组装,这使组接的罐体必须具备多道茶液防漏构件,存在茶液较高外渗的可能;再者,中国台湾证书号数第M410521号亦为本案的前实用新型,虽在结构上具有构造更精简、组装更简易的效益,然而,其泡茶室茶液排至茶液室内的过程,阀杆件的大型杆体,是在包覆水密软胶状态下来形成具有凹陷形平面的水密部,由于凹陷形平面在透孔处,因受限间隔部上建大型承杆槽(框),以致,凹陷形平面所打开两个通孔的孔径较小,造成泡茶室必须花较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排入泡茶室的缺点,且其仅靠防漏胶层上的凸环嵌入凹环槽沟来定位阀杆件的退脱,在凸环磨损或安装不确定的情况下,常因旋钮部不当外拉操作,而影响茶液外漏的防止效果;此外,中国台湾证书号数第M470626号「旋钮式茶水分离泡茶罐结构」,更是为本案的前实用新型,主要是通过旋钮操作阀门在通液孔上旋转,获得通液孔的打开或关闭控制,除因通液孔被打开时,是以对半的二个大型二出液通道供茶液通过,可以加快泡茶室内茶液排放到茶液室内速度外,凭借阀门上止密胶环的圆圈环体常时在穿杆孔入端产生更可靠性止密,达到茶液更佳渗漏防止效果。很显然,上述各现有泡茶罐结构,皆是针对泡茶的便利性、结构的简化性及渗漏防止的效果作设计,若欲在冲泡的茶液中添加果汁(如柠檬汁、柳橙汁等)配味,则须另外使用榨汁器压榨果汁,再把果汁置入茶液室中与茶液混合,就喜爱水果茶的人而言,存在茶液调配果汁时的不方便性,确有必要再进一步对泡茶罐结构再作创新或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动力榨汁兼具茶水分离的改良结构,达到茶液调味果汁的便利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动力榨汁兼具茶水分离的改良结构,使磨汁器用于水果刮磨时,避免磨汁刮片产生转动位移动作,达到更为有效的果肉刮磨效果;且利于磨汁器从泡茶室中取出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动力榨汁兼具茶水分离的改良结构,可就近从长条形汁液渗入孔的底端处直接渗入空心室内,避免搜料凹槽中有过量果汁液残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婉菁;陈汉综;陈维福;,未经张婉菁;陈汉综;陈维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087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