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水分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08576.2 | 申请日: | 2015-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95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三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17/022 | 分类号: | B01D17/022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362801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水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水分离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油水分离器是重要的基础分离设施,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药等生产生活过程中,如水面溢油的回收再分离、现代石油开采过程中原油的油水分离、发动机用燃油的过滤等。目前,常见的油水分离器主要是利用油水密度的不同通过重力、离心力等来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器本身普遍存在的高能耗、大尺寸、高重量、高成本等缺陷,因而,对于节能、环保、高效、低成本并且可连续作业的油水分离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超疏水超亲油及超亲水/水下超疏油材料的涌现,相应的分离网、分离膜、分离海绵等逐渐成熟,为设计简易、高效、低成本的油水分离器带来了可能,相关研究也取得了初步成果。但目前现行的油水分离设备分离效果不佳,生产自动化程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水分离装置,解决目前分离器本身普遍存在的高能耗、大尺寸、高重量、高成本、油水分离设备分离效果不佳,生产自动化程度较低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方式来完成:
一种油水分离装置,由桶体、搅拌器、油水相输入管、油水分离网膜、支撑壳体、油相收集间、水相收集间、油相输出管和水相输出管组成;所述支撑壳体为网状或多孔状结构,其位于桶体的内部并与桶体上盖固定连接;所述油水分离网膜紧贴于支撑壳体内侧;所述油水分离网膜由侧壁分离膜和底部分离膜组成,侧壁分离膜为超疏水超亲油网膜,底部分离膜为超亲水/水下超疏油网膜;所述油水相输入管通过桶体上盖进入支撑壳体内部。
所述搅拌器置于桶体上端,搅拌器的搅拌桨置于支撑壳体内部;所述搅拌器的搅拌桨与桶体上盖连接处设有密封圈装置;通过搅拌器,可加快油水分离速率。
所述油相收集间位于桶体内体和支撑壳体外部之间,油相收集间与油相输出管固定连接;所述水相收集间位于支撑壳体下端,水相收集间与水相输出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侧壁分离膜为超疏水超亲油无纺布网膜,厚度1mm;所述底部分离膜为超亲水/水下超疏油金属网膜,厚度1mm;所述支撑壳体材质为不锈钢材料,孔径大小为1~5m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水分离装置克服了传统油水分离器普遍存在的高能耗、大尺寸、高重量、高成本、油水分离设备分离效果不佳,生产自动化程度较低等缺陷,具有节能、环保、高效、低成本并且可连续作业等优点;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搅拌器,可加快油水分离速率;结合超疏水超亲油及超亲水水下超疏油材料两种不同的功能分离膜,使得本实用新型设计更加新颖,应用效果更佳,更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油水分离装置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油水分离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油水分离装置由桶体1、搅拌器2、油水相输入管3、油水分离网膜4、支撑壳体5、油相收集间6、水相收集间7、油相输出管8和水相输出管9组成;所述支撑壳体5为网状或多孔状结构的不锈钢材质构成,孔径大小为5mm,支撑壳体5位于桶体1的内部并与桶体上盖固定连接;所述油水分离网膜4紧贴于支撑壳体5内侧;所述油水分离网膜4由侧壁分离膜41和底部分离膜42组成,侧壁分离膜41为超疏水超亲油无纺布网膜,,厚度1mm;底部分离膜42为超亲水/水下超疏油金属网膜,厚度1mm;所述油水相输入管3通过桶体1上盖进入支撑壳体5内部;所述搅拌器2置于桶体1上端,搅拌器2的搅拌桨置于支撑壳体5内部;所述搅拌器2的搅拌桨与桶体1上盖连接处设有密封圈11装置,用于密封装置里面的液体外溢;所述油相收集间6位于桶体1内体和支撑壳5体外部之间,油相收集间6与油相输出管8固定连接;所述水相收集间7位于支撑壳体5下端,水相收集间7与水相输出管9固定连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将油水混合物通过油水相输入管进入桶体内,水相和油相分别通过底部分离膜和侧壁分离膜转移到油相收集间和水相收集间;而后,水相和油相分别通过水相输出管和油相输出管进行收集,最终实现油水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三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三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085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沉降装置
- 下一篇:节能环保结晶罐专用超导液补偿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