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池用气泡冲浪泵的降噪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07318.2 | 申请日: | 2015-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6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任望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睿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66 | 分类号: | F04D29/66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4 | 代理人: | 缪利明 |
地址: | 2011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池 气泡 冲浪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泡冲浪泵,具体地涉及一种水池用气泡冲浪泵的降噪结构。
背景技术
气泡冲浪按摩的方式在冲浪浴缸中采用较早,现已被大众和市场认可和接受。近年来PVC充气水池、PVC支架水池以及木质浴桶浴池也开始出现气泡冲浪功能,这些具有气泡冲浪按摩功能的水池或浴池均采用气泵作为高压气源。为了获得足够气量及气压,这些用于气泡冲浪水池的气泵大都采用交流串激电机作动力,而交流串激电机的最大缺陷之一就是噪音非常大,尽管现有气泵在设计时也都采取了一些降噪措施,但目前仍然未能较好控制,特别是用于室内时,如果直接采用现有结构的气泵,噪音很难令人接受。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用于水池的气泡冲浪泵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底盖160,置于底盖160上的泵壳120,泵壳120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叶轮座150,电机组130以及轴承架座110,所述叶轮座150放置于底盖160的上端,所述轴承架座110则设置于泵壳120上方出风口处的座腔内,所述电机组130又由串激电机132、串激电机132下方的叶轮133及串激电机132上方的轴承架131组成,其中所述叶轮133放置于叶轮座150上,轴承架131则固定于轴承架座110内;所述叶轮座150下方、底盖160的内部放置有降噪绵160。工作时,气泵放置于地面170上,串激电机132带动叶轮133内部的风叶旋转,将空气沿地面从底盖160的进风孔x吸进,穿过降噪绵140进入叶轮133内部,然后沿箭头所示方向最后流向出风口y。轴承架座110装配在泵壳120的座腔内,主要起支承电机轴承架的作用,叶轮座150除起支承叶轮的作用外,还起密封作用,防止高压气从侧面泄露进进气端。底盖160与泵壳120一般采用塑料材料,两者间多用螺丝或螺纹进行联接。
在上述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用于水池的气泡冲浪泵结构中,电机组130的支承件有叶轮座150及轴承架座110,为了实现密封(防漏气)及减震作用,二者通常采用橡胶材料,并且叶轮座150与叶轮133、泵壳120之间及轴承架座110与轴承架131、泵壳120的座腔之间均采用无间隙的过渡甚至过盈配合,因为通常的理论认为配合不紧及联接松动会导致振动加剧进而产生更大的机械噪音。
对于上述的市场常见的用于水池的气泡冲浪泵结构,尽管也采用了如橡胶支承及吸气口加设降噪绵等方法降低了一定的分贝数,但噪音依然较大,特别是刺耳的高频噪音还很严重,基于产品不能对环境有噪音污染的品质要求,这些降噪效果显然不够。
目前市场上的用于水池的气泡冲浪泵的实际结构,可能会与上述结构有变化,例如将电机由直立布置改为卧式布置或者将进气口、出气口单个或两者均布置在侧面等等,但它们都存在气泵的噪音较大,用户接受度低,产品较难推广销售的缺点,因此有必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改进现有用于水池的气泡冲浪泵在使用中存在的噪音过大的缺点,从而提供一种用于水池的气泡冲浪泵的降噪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水池的气泡冲浪泵的降噪结构包括后盖,置于后盖上的内壳,内壳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叶轮座,电机组以及轴承架座,所述叶轮座放置于后盖的上端,所述轴承架座则设置于内壳上方出风口处的座腔内,其中,所述叶轮座与电机组、内壳和后盖间以及轴承架座与电机组和内壳间:
1)非必须接触时,采用无接触的间隙设计;和/或
2)必须接触时,采用点接触、线接触或小面积接触的间隙设计。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机组由串激电机、串激电机下方的叶轮及串激电机上方的轴承架组成,其中所述叶轮放置于叶轮座上,轴承架则设置于轴承架座内;所述叶轮座下方、后盖的内部放置有内层降噪绵。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在轴承架座与轴承架间,设计有轴向间隙及径向间隙,以及在叶轮座与叶轮间,设计有轴向间隙及径向间隙。
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叶轮座与内壳、后盖间的联接及轴承架座与内壳间的联接设计为无接触的间隙配合,或点接触、线接触或小面积接触的间隙配合。
具体的,所述叶轮座与内壳间设计为高压气隙加一般气隙的配合,叶轮座与后盖间设计为一般气隙,轴承架座与内壳间设计为径向高压气隙加轴向高压气隙的配合。
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叶轮座与叶轮、内壳、后盖间及轴承架座与轴承架、内壳间的联接设计为无接触的间隙配合,或点接触、线接触或小面积接触的间隙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睿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睿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073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空蚀射油器
- 下一篇:一种快速补偿风机进风口风量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