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护吸痰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06312.3 | 申请日: | 2015-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64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黄素素;刘彦慧;张晓彤;张帅;王丽娇;刘玉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素素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护 吸痰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吸痰管。
背景技术
吸痰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对于呼吸道感染或阻塞患者来说,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治疗方法。
现有的吸痰管主要由管体、吸口、连接口构成,使用时将连接口与吸痰器连接,吸口端插入气管内,吸出痰液。
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是单孔吸痰管,这种吸痰管存在着一些缺点与不足,具体如下:(1)吸痰效率低、易堵塞。普通单孔吸痰管只有1个吸入孔,每次吸出的痰液量较少,常需多次重复吸痰,增加了对患者呼吸道的刺激。另外,当患者痰液粘稠且分泌物较多时,还极易造成吸痰管堵塞。(2)易造成交叉感染。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吸痰时,往往因刺激支气管黏膜致使患者发生呛咳,造成痰液四溅,增加医护人员及患者间的交叉感染,以及造成对空气、仪器和周围环境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吸痰管存在效率低、易堵塞及易造成交叉感染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防护吸痰管。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护吸痰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上有一个伞状防护层和一个控制所述伞状防护层开闭的简易开关,所述伞状防护层由透明薄膜和细软钢丝制成。
优选所述伞状防护层设置在所述管体上1/4处,所述伞状防护层外缘直径为35cm。
一种防护吸痰管,包括管体和吸头,所述吸头位于所述管体端部,所述吸头具有3个吸入孔,所述吸入孔之间相互交错120°,所述吸入孔直径0.3cm,吸入孔间距为1.5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防护吸痰管可以提高吸痰质量,减少吸痰次数,降低吸痰管堵塞率,从而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同时保护医护人员及患者不受飞溅痰液的侵袭,减少交叉感染,保证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防护吸痰管设计图。
1.简易开关2.伞状防护层3.多孔吸头
具体实施方式
1防护吸痰管的制作
(1)吸痰管吸头部分:在普通吸痰管单孔吸头的基础上,增加3个吸入孔,形成多孔吸头。孔与孔之间相互交错120°,每个吸入孔直径0.3cm,吸入孔间距为1.5cm。
(2)吸痰管管身部分:在普通单孔吸痰管的基础上,在吸痰管管身上1/4处增加一个伞状防护层和一个简易开关。伞状防护层由普通透明薄膜和细软钢丝制成,外缘直径为35cm。
2防护吸痰管的创新
(1)采用多孔吸头设计,不仅可以从不同深度、不同方向同时吸出痰液,有效地防止吸痰管堵塞;而且能使一次吸出痰液量大大增加,有效提高吸痰质量,减少吸痰次数,从而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同时无需多次重复吸痰,减少了对患者呼吸道的刺激,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使患者更易于接受。
(2)防护吸痰管在管身增加伞状防护层设计,能有效避免痰液四溅,防止医护人员及患者受到飞溅痰液的侵袭,减少交叉感染,保护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3防护吸痰管的使用
在吸痰操作前,只要轻按简易开关,即可开启伞状防护层;在吸痰操作中,将多孔吸头伸入患者气管插管,按照常规吸痰操作开启负压吸引器后,即可充分发挥多孔吸头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素素,未经黄素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063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症监护仪管路固定装置
- 下一篇:可通过双引流管的“M”卡槽型麻醉面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