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麻醉机的氧气压力监测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05039.2 | 申请日: | 2015-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79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项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项涛 |
主分类号: | A61M16/01 | 分类号: | A61M16/01;G01L19/1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57300 山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麻醉 氧气 压力 监测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麻醉机的氧气压力监测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麻醉机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吸入式手术麻醉,其原理是利用氧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通过麻药蒸发器使麻药挥发,产生氧气和麻药的混合气体,将带有麻药的混合气体输入给病人,使病人处于麻醉状态。麻醉机所用的主要气源—氧气是维持病人生命的最重要气体,要求保持一定压力,在必要的手术中需要配备备用氧气源,麻醉机要求有氧气低压报警器。现有技术中麻醉机上的电子报警器,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在主气源出现压力低时,需要人工将备用氧气源接入,不仅增加了麻醉师的劳动强度,而且还会增加换气时间,会对某些患者造成不良后果,影响手术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麻醉机的氧气压力监测报警装置。
其技术方案是:用于麻醉机的氧气压力监测报警装置,包括主氧气源、副氧气源、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电接点式压力表、第二电接点式压力表、麻醉机储气罐和报警控制器,所述主氧气源的输出管道与第一电磁阀的一端管道连接,副氧气源的输出管道与第二电磁阀的一端管道连接,第一电磁阀的另一端及第二电磁阀的另一端均与麻醉机储气罐管道连接;所述主氧气源的输出管道上设有第一电接点式压力表,所述副氧气源的输出管道上设有第二电接点式压力表;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及第一电接点式压力表、第二电接点式压力表均与报警控制器电连接,报警控制器上设有电源插头。
其中,所述报警控制器包括开关、稳压电源、电阻、二极管、三极管、发光二极管、继电器和蜂鸣器,电源插头的两端通过开关与稳压电源的输入端相连接,稳压电源的正极输出端与第一电接点式压力表触点的压力下限端、第一继电器的一端、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及第一继电器触点的动端相连接,第一电接点式压力表触点的动端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继电器的另一端及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接,第一继电器触点的常闭端与第一电磁阀的一端及第一发光二极管的一阳极相连接,第一继电器触点的常开端与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另一阳极、第二电接点式压力表触点的压力下限端、第二继电器的一端、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第二电磁阀的一端及第二继电器触点的动端相连接,第二电接点式压力表触点的动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继电器的另一端及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接,第二继电器触点的常闭端与第二电磁阀的一端及第二发光二极管的一阳极相连接,第二继电器触点的常开端与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另一阳极及蜂鸣器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稳压电源的负极输出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一电磁阀的另一端、第二电磁阀的另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及蜂鸣器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及第二发光二极管均为共阴极双色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及第二三极管的型号均为8050。所述第一至第四电阻的阻值均为5.1K。所述稳压电源的输入电压为交流220V,其输出电压为直流12V。所述蜂鸣器为直流12V供电的高响度报警喇叭。所述第一电接点式压力表的压力下限设置为低于第二电接点式压力表的压力下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容易制作、安装使用方便,在给病人进行麻醉手术时,其能自动监测氧气主气源的压力,当主气源出现压力低时,能迅速自动接入备用氧气源,当副氧气源也发生压力低时,在剩余气压能使医护人员有足够处理时间时即发出报警,杜绝氧气骤停而造成医疗事故现象的发生,大大减轻了麻醉师的劳动强度,缩短换气时间,避免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保证了手术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项涛;,未经项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050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