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黏膜剥离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05012.3 | 申请日: | 2015-0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79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国;邵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建国;江苏唯德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 地址: | 10003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黏膜 剥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黏膜剥离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疗内镜领域,对于消化道病变组织,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通过剥离器将病变组织所在黏膜剥离达到治疗的目的。黏膜剥离器常用于切除病变黏膜下组织或息肉等用途,是临床常用的器械。常规的黏膜剥离器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风险高,对临床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导致该技术无法普遍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黏膜剥离器,它在内镜下切割剥离黏膜下组织病灶时方便贴合组织,定位准确,使手术更加方便快捷,大大减少了医生的操作难度,节省了时间,避免了烧坏其他良好组织的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黏膜剥离器,它包括:
外套组件;
电圈,所述电圈的一部分上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电圈的其余部分为裸露状态以便用于剥离黏膜;
滑环,所述滑环设置在外套组件上,并且所述滑环可相对于外套组件轴向移动,滑环上设置有电极插头;
拉索,拉索可轴向移动地插装在外套组件内,所述拉索的一端与电圈连接,拉索的另一端与滑环上的电极插头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外套组件包括管鞘、护套管、旋转帽和芯杆,管鞘与护套管的一端相连接,护套管的另一端通过旋转帽与芯杆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电圈为圆形或菱形或半月形或五边形或六边形。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电圈可在滑环的操纵下伸出或收入管鞘前端,电圈上有绝缘层,使用时绝缘层绝缘,在电圈打开的同时通过电圈的裸露部分顺利剥离黏膜,切割黏膜下组织时方便贴合组织,定位准确,使手术更加方便快捷,大大减少了医生的操作难度,节省了时间,避免了烧坏其他良好组织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黏膜剥离器的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黏膜剥离器的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B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黏膜剥离器的第三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C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6所示,一种黏膜剥离器,它包括:
外套组件;
电圈2,电圈2的一部分上设置有绝缘层1,电圈2的其余部分为裸露状态以便用于剥离黏膜;当然,电圈2上的绝缘层1的设置位置有很多种,如图1、2所示为一种,如图3、4为另一种,这两种的具体结构为:电圈2的上侧绝大部分为裸露状态,电圈2的除了裸露部分外的其余部分上具有绝缘层1;如图5、6所示为另一种,其具体结构为:电圈2的上侧和下侧的绝大部分上设置有绝缘层1,只有上侧和下侧的前端连接的局部部分为裸露状态;电圈2上的任何位置均可以设置绝缘层1。
滑环8,滑环8设置在外套组件上,并且滑环8可相对于外套组件轴向移动,滑环8上设置有电极插头7;
拉索4,拉索4可轴向移动地插装在外套组件内,拉索4的一端与电圈2连接,拉索4的另一端与滑环8上的电极插头7电性连接。
如图1所示,外套组件包括管鞘3、护套管5、旋转帽6和芯杆9,管鞘3与护套管5的一端相连接,护套管5的另一端通过旋转帽6与芯杆9相连接。
电圈2为圆形或菱形或半月形或五边形或六边形,但不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电圈2可在滑环8的操纵下慢慢伸出管鞘3前端,在推出的同时,通过电极插头7接通高频电源,电圈2裸露的一侧电切黏膜下组织,通过操纵电圈2的伸出长度和位置调整,逐步将黏膜下组织剥离,电圈2上有绝缘层1,使用时绝缘层1绝缘,起到保护作用,切割黏膜下组织或息肉时方便贴合组织,定位准确,使手术更加方便快捷,大大减少了医生的操作难度,节省了时间,避免了烧坏其他良好组织的现象。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建国;江苏唯德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张建国;江苏唯德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050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腕带标示
- 下一篇:组合式组织粉碎及碎石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