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得快水壶把手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04562.3 | 申请日: | 2015-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18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 发明(设计)人: | 裴先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裴先茹 |
| 主分类号: | A47J45/08 | 分类号: | A47J45/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得快 水壶 把手 | ||
技术领域
一种热得快水壶把手属于日常生活用品。
背景技术
烧水是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烧水用的水壶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办公环境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用品。经历了几代的发展,水壶从最早先坐在炉子上的金属水壶,发展到电水壶,后来又发展到现在可无人看管、烧水速度快的热得快水壶,给千家万户的烧水带来了方便。
然而,热得快水壶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倒水的时候,水蒸气容易直接排放到手上,使用户倒一半水时,就需要缓解一下,避免烫伤,这样就降低了倒水的效率。
如何防止倒水时,水蒸气排放到手部,避免烫伤,提高倒水效率是热得快水壶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热得快水壶把手,该水壶把手可以有效防止水蒸气排放到手部,避免烫伤,提高倒水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热得快水壶把手,包括把手体,设置于把手体的上方的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的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沿把手体所在方向依次设置,在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之间,设置有沿把手体方向的支撑端;所述的第一挡块的周围设置有排气豁口,所述的第二挡块为内高外低的形状。
上述热得快水壶把手,所述的第一挡块在垂直于把手体的平面内,伸出把手体的距离为7cm以上。
上述热得快水壶把手,所述的第二挡块在垂直于把手体的平面内,伸出把手体的距离为5cm以上。
上述热得快水壶把手,在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之间,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蜂鸣器。
有益效果:
第一、由于在把手体的上方设置有挡块,因此可以阻挡水蒸气排放到手部,避免烫伤,提高倒水效率;
第二、由于挡块包括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因此可以实现双层保护,比单层保护的隔热效果有明显;
第三、由于在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之间,设置有沿把手体方向的支撑端,因此可以增加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之间的稳定性与牢固性;
第四、由于第一挡块的周围设置有排气豁口,因此可以引导水蒸气的流向,进一步避免水蒸气排放到手部;
第五、由于第二挡块为内高外低的形状,因此不仅可以在倒水的时候保护手部,而且可以在拿水壶的时候放置把手本体滑动或从手部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热得快水壶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把手体、2第一挡块、3第二挡块、4支撑端、5排气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热得快水壶把手,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热得快水壶把手包括把手体1,设置于把手体1的上方的第一挡块2和第二挡块3,所述的第一挡块2和第二挡块3沿把手体1所在方向依次设置,在第一挡块2和第二挡块3之间,设置有沿把手体1方向的支撑端4;所述的第一挡块2的周围设置有排气豁口5,所述的第二挡块3为内高外低的形状。
具体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热得快水壶把手,在具体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第一挡块2在垂直于把手体1的平面内,伸出把手体1的距离为7cm以上;第二挡块3在垂直于把手体1的平面内,伸出把手体1的距离为5cm以上。其中,对第一挡块2的技术参数限定,可以防止水蒸气从第一挡块2的排气豁口5溢出到手部,避免烫伤;对第二挡块3的技术参数限定,可以防止水壶向下滑动,避免手部因滑动到水壶嘴而发生烫伤的问题。
具体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热得快水壶把手,在具体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在第一挡块2和第二挡块3之间,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蜂鸣器。这种结构设计,可以在温度传导到第二挡块3之前,就报警,进一步避免烫伤。
具体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热得快水壶把手,在具体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在第一挡块2和第二挡块3之间,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蜂鸣器。这种结构设计,可以在温度传导到第二挡块3之前,就报警,进一步避免烫伤。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或方法改进,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裴先茹,未经裴先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045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