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薄封装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03392.7 | 申请日: | 2015-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8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宋波;梁大钟;施保球;刘兴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气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522 | 分类号: | H01L23/5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封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集成电路封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薄封装件。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的QFN(Quad Flat No-leadPackage,方形扁平无引脚封装)和DFN(Dual Flat Package,双侧引脚扁平封装)近几年随着通讯设备(如基站、交换机)、智能手机、便携式设备(如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的普及而迅速发展,特别适用于有高频、高带宽、低噪声、高导热、小体积、高速度等电性需求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封装。
QFN/DFN有效地利用了引线脚的封装空间,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封装效率。该封装由于引线短小、塑封体尺寸小、封装体薄,可以使CPU 体积缩小30%-50%,同时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传统的QFN/DFN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设计及制作周期长,成本比较高;二是凸点的排布以及I/O 的密集程度受到框架设计及框架制造工艺的限制;三是框架在腐蚀变薄后,在模具内有滑动的风险,封装可靠性得不到保障;四是传统的QFN/DFN产品厚度仍然比较大,无法满足当前的便携式设备对小体积、高密度封装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键合线连接的免贴膜、免电镀的超薄封装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薄封装件,包括塑封体以及封装在塑封体内的芯片、镀银层、镀NiPdAu层、铜连接层和键合线,芯片、镀银层、铜连接层、镀NiPdAu层和键合线构成了电路的电源和信号通道,所述的铜连接层有多个,每个铜连接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镀银层和镀NiPdAu层,所述的多个镀银层相互独立,所述的芯片设置在部分镀银层上,无芯片的镀银层通过键合线与芯片连接。
所述的一种超薄封装件,其无芯片的镀银层上设置有与键合线连接的金属凸点,所述的金属凸点、芯片、镀银层、铜连接层、镀NiPdAu层和键合线构成了电路的电源和信号通道。
所述的一种超薄封装件,其镀银层和镀NiPdAu层的厚度为3—5um。
所述的一种超薄封装件,其塑封体的厚度小于0.35mm。
所述的一种超薄封装件,其铜连接层下端的一组相对边设置有倒角。
所述的一种超薄封装件,其倒角为直角倒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镀银之后在植有的金属凸点上直接压焊,也可通过电镀银后直接打线的方法实现与外部电路的连通,封装件将镀NiPdAu层作为与外部电路的信号连接通道,相当于普通封装的“管脚”,可以省去电镀环节;在镀银层和框架基板之间增加一层铜连接层,铜连接层下端的一组相对边设置有倒角,塑封之后塑封料填充满铜倒角层的凹槽,形成有效的防拖拉结构,极大地降低了框架在腐蚀变薄后,在模具内滑动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各附图标记为:2—金属凸点,3—芯片,4—塑封体,5—镀银层,6—镀NiPdAu层,7—铜连接层,8—键合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薄封装件,包括塑封体4以及封装在塑封体4内的芯片3、镀银层5、镀NiPdAu层6、铜连接层7和键合线8,所述的芯片3、镀银层5、铜连接层7、镀NiPdAu层6和键合线8构成了电路的电源和信号通道,所述的铜连接层7有多个,每个铜连接层7的上表面设置有镀银层5,下表面设置有镀NiPdAu层6,所述的多个镀银层5相互独立,所述的芯片3设置在部分镀银层5上,无芯片3的镀银层5通过键合线8与芯片3连接。
进一步,如图2所示,在无芯片3的镀银层5上设置有与键合线8连接的金属凸点2,所述的金属凸点2、芯片3、镀银层5、铜连接层7、镀NiPdAu层6和键合线8构成了电路的电源和信号通道。
由于镀银层5和镀NiPdAu层6的厚度为3—5um,大大降低了QFN/DFN封装产品的厚度,可将塑封体4的厚度设置为小于0.35mm,而传统的QFN/DFN封装体厚度在0.7mm以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可使封装体厚度减小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气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气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033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木包铝内开内倒窗
- 下一篇:门板边框与门芯板配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