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易于清理的民用水处理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02381.7 | 申请日: | 2015-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43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 发明(设计)人: | 杨和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和军 |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B01D65/02;B01D6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3005 江苏省淮安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易于 清理 民用 水处理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易于清理的民用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民用水处理设备一般也叫净水机、家用过滤器,是按对水的使用要求对水质进行深度净化处理的小型水处理设备。平时所讲的净水器,一般是指用作家庭使用的小型过滤器。
民用水处理设备根据不同的净化原理和工艺,可以分很多种类。其中RO反渗透技术过滤精度最高(过滤精度在0.0001微米),由于反渗透膜的孔径只有头发丝直径的十万分之一,只允许水分子和溶解氧通过,对水中所有含的杂质如农药、细菌、病毒、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几乎全部被截留排除。除了反渗透技术还有很多其他过滤技术:纳滤(过滤精度在0.001-0.0001微米之间)超滤膜(过滤精度在0.1-0.01微米之间)、精滤(过滤精度在0.1微米以下,如陶瓷过滤、PP棉过滤等)。
由于民用水处理设备的过滤膜在过滤水的过程中,过滤的杂质会附着在过滤膜的内壁,使过滤膜的过滤效果大大降低,现有的处理方法是将过滤膜整体更换,这种方法需要将水处理设备整体拆开,维护时间长,增加了维护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清理的民用水处理设备,能够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易于清理的民用水处理设备,包括壳体,壳体为上下封口的管状壳体,壳体的上侧中部安装进水管,进水管上开设数个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位于壳体内侧,壳体的内部安装金属管,金属管外周开设数个第二通孔,金属管的上端与壳体的顶部连接,金属管的下端与壳体的底部连接,金属管的内侧安装过滤膜,过滤膜为管状结构,过滤膜的外周与金属管的内壁连接,过滤膜的上端与壳体的顶部连接,过滤膜的下端与壳体的底部连接,进水管位于过滤膜内部,壳体的下部一侧安装出水管,出水管与壳体的内部相通,进水管的上部安装密封环,密封环的中部安装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与密封环配合,连接杆的下端安装不锈钢环,不锈钢环的外周安装固定环,固定环的外周安装毛刷毛刷与过滤膜的内壁配合,壳体的底部安装固定管,固定管与壳体的内部相通,固定管上安装密封盖。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安装第一法兰密封件,第一法兰密封件位于壳体外侧。所述出水管的一端安装第二法兰密封件,第二法兰密封件位于壳体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需整体拆卸就可以对过滤膜进行清理的水处理设备。本实用新型的毛刷可以通过与过滤膜内壁摩擦将附着在过滤膜内壁的杂质清理掉。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一端探出进水管外,当易于清理的民用水处理设备需要清理时,易于清理的民用水处理设备使用者只需将进水管与外界管路拆开就可以通过连接杆带动毛刷对过滤膜进行清理。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环在防止连接杆掉入壳体内。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管可以方便排出过滤膜上清理下的杂质。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膜通过金属管固定在壳体内,使水与过滤膜接触面积大大增大,从而大大提高了过滤速度。由于过滤膜的面积较大,过滤膜的水压的作用下容易变形损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在过滤膜外加装了金属管,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管可以对过滤膜起到约束作用,避免过滤膜在较大的水压下变形损坏。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简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Ⅰ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标注部件:1第一法兰密封件 2进水管 3第一通孔 4壳体 5金属管 6第二通孔 7多孔陶瓷管 8过滤膜 9出水管 10第二法兰密封件 11密封环 12连接杆 13不锈钢环 14固定环 15毛刷 16固定管 17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和军,未经杨和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023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黄姜废水的分离回收系统
- 下一篇:抓料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