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与轴承联合冷却润滑的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02237.3 | 申请日: | 2015-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9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松;梁少旭;张德治;贾淑芝;孙立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2K9/00 | 分类号: | H02K9/00;F16N1/00 |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任玉龙 |
| 地址: | 110015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联合 冷却 润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发动机电机转子冷却及轴承冷却润滑的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轴与轴承联合冷却润滑的结构。
背景技术
多电发动机技术是飞机动力系统的重大创新,发动机内部工作环境苛刻,同时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大量热,如若热量不能及时带走势必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甚至发生事故,因此对内置电机及其相关部件的冷却是有待解决的关键技术。目前暂无比较合适的冷却方式,使其即保证电机转子及辅助轴承冷却要求,同时具备使用滑油量少,结构形式简单,工艺性好等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润滑同时冷却效果好,结构简单,特提供了一种轴与轴承联合冷却润滑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与轴承联合冷却润滑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与轴承联合冷却润滑的结构,包括辅助轴承1,电机转子2,收油环3,滑油喷嘴4,滑油进油孔5,内壁为锥面的电机转子轴6,轴承环下进油孔7,挡油凸台8;
其中:内壁为锥面的电机转子轴6的右端带有收油环3,内壁为锥面的电机转子轴6的右端圆周上带有滑油进油孔5;滑油喷嘴4位于收油环3的右侧;电机转子2安装在内壁为锥面的电机转子轴6的中部;内壁为锥面的电机转子轴6的左端安装有辅助轴承1;内壁为锥面的电机转子轴6上辅助轴承1的内圈所对应的位置,带有轴承环下进油孔7;轴承环下进油孔7的左侧带有挡油凸台8。
所述的挡油凸台8为环状结构。
所述的内壁为锥面的电机转子轴6,右端内径小,左端内径大。
由电机转子轴一端周向开若干孔,见附图A-A剖面,作为滑油进油孔,轴端面设计收油环,依据电机热分析结果,计算所需的滑油流量,由滑油喷嘴将适量的高压滑油由进油孔射入转子轴内壁,轴内壁设计成半径逐渐增大的锥面,随着电机转子的高速旋转,附着在锥面的滑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滑油沿锥面向半径增大的方向逐渐移动,同时带走电机转子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实现冷却转子轴以及电机转子的冷却的目的,当滑油移至辅助轴承位置时,辅助轴承采用环下供油方式,轴上打有进油孔,附图B-B剖面,滑油在离心力作用下由轴上的进油孔进入轴承内环,供给辅助轴承的冷却及润滑所需的滑油,同时进油孔后设计挡油凸台,使滑油无法继续前移,保证滑油通过进油孔顺利进入辅助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使用滑油量少,冷却效果好,结构形式简单,占用空间小且易加工。
通过轴内壁锥面实现电机转子轴及电机转子的润滑;通过环下供油方式实现辅助轴承的润滑冷却;电机转子及辅助轴承所需的滑油总量大大减少;充分利用了转子轴内部空间,而且结构形式简单,节省了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轴与轴承联合冷却润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A-A向示意图;
图3为B-B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与轴承联合冷却润滑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与轴承联合冷却润滑的结构,包括辅助轴承1,电机转子2,收油环3,滑油喷嘴4,滑油进油孔5,内壁为锥面的电机转子轴6,轴承环下进油孔7,挡油凸台8;
其中:内壁为锥面的电机转子轴6的右端带有收油环3,内壁为锥面的电机转子轴6的右端圆周上带有滑油进油孔5;滑油喷嘴4位于收油环3的右侧;电机转子2安装在内壁为锥面的电机转子轴6的中部;内壁为锥面的电机转子轴6的左端安装有辅助轴承1;内壁为锥面的电机转子轴6上辅助轴承1的内圈所对应的位置,带有轴承环下进油孔7;轴承环下进油孔7的左侧带有挡油凸台8。
所述的挡油凸台8为环状结构。
所述的内壁为锥面的电机转子轴6,右端内径小,左端内径大。
由电机转子轴一端周向开若干孔,见附图A-A剖面,作为滑油进油孔,轴端面设计收油环,依据电机热分析结果,计算所需的滑油流量,由滑油喷嘴将适量的高压滑油由进油孔射入转子轴内壁,轴内壁设计成半径逐渐增大的锥面,随着电机转子的高速旋转,附着在锥面的滑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滑油沿锥面向半径增大的方向逐渐移动,同时带走电机转子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实现冷却转子轴以及电机转子的冷却的目的,当滑油移至辅助轴承位置时,辅助轴承采用环下供油方式,轴上打有进油孔,附图B-B剖面,滑油在离心力作用下由轴上的进油孔进入轴承内环,供给辅助轴承的冷却及润滑所需的滑油,同时进油孔后设计挡油凸台,使滑油无法继续前移,保证滑油通过进油孔顺利进入辅助轴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022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