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子控制单元的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36253.5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49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姜尚勳;T·里普尔;M·塔尔诺韦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6 | 分类号: | H05K5/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晨;董均华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子 控制 单元 外壳 | ||
1.一种用于电子控制单元的外壳(10),所述外壳(10)包括:
-主体(11),所述主体(11)具有基部(15)和自所述基部(15)升高的壁(18),
-支撑在所述壁(18)上的盖(12),所述盖(12)与所述基部(15)相对且被固定到所述外壳(10),用于限定所述外壳(10)的内部体积(30),
-在所述壁(18)上的基座(19),用于使密封剂(40)插入到所述主体(11)和所述盖(12)之间,这有助于将所述内部体积(30)与所述外壳(10)外的外部体积(A)隔离开,
其中,所述基座(19)包括与所述内部体积(30)邻接的至少一部分(19b),所述部分(19b)在所述壁(18)上具有关于所述盖(12)倾斜的边缘(31),其中,所述部分(19b)与所述内部体积(30)邻接,并且所述盖(12)与倾斜的所述边缘(31)确定在所述主体(11)和所述盖(12)之间的间隙的形状,所述间隙具有向着所述内部体积(30)在横向向内方向上增加的宽度,所述间隙由所述密封剂(40)桥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10),其中,所述基座(19)在远离所述部分(19b)邻接的所述内部体积(30)的一侧上包括至少另一部分(19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10),其中,所述盖(12)在沿横向向外方向位于所述部分(19b)和所述另一部分(19a)之后的区域中支承在所述壁(18)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外壳(10),其中,所述边缘(31)的倾斜度(β)和在所述部分(19b)的区域中的所述间隙的宽度以如下方式彼此适合,即在沿着倾斜的所述边缘(31)的每个位置处,由所述控制单元在操作期间预计的所述盖(12)的最大变形所导致的所述间隙的宽度的变化小于所述密封剂(40)的预定应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壳(10),其中,所述预定应变是所述密封剂(40)的最大容许应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壳(10),其中,由于所述内部体积(30)和所述外部体积(A)之间的压力差导致所述盖(12)能够由未变形构造(12a)变形成变形构造(12b),在所述间隙的截面图中,倾斜的所述边缘(31)从远离所述内部体积(30)或者远离所述外部体积(A)的第一横向端部位置(L1)延伸至与所述内部体积(30)或者与所述外部体积(A)接触的第二横向端部位置(L2),在所述盖(12)的所述未变形构造(12a)中,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横向端部位置(L1,L2)处的所述间隙的宽度(h1,h2)为:
h1=x1/ε和
h2=x2/ε,
其中,x1、x2是所述盖(12)沿所述间隙宽度的方向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横向端部位置(L1,L2)处从所述未变形构造(12a)到所述变形构造(12b)的位移,且ε是所述密封剂(40)的所述预定应变。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外壳(10),其中,所述另一部分(19a)具有梯形截面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外壳(10),其中,所述部分(19b)和所述另一部分(19a)确定在所述主体(11)和所述盖(12)之间的所述间隙的形状,所述间隙具有一宽度,所述宽度从所述部分(19b)与所述内部体积(30)的界面处的第一宽度在向着所述外部体积(A)的横向向外方向上沿着倾斜的所述边缘(31)渐缩并且随后在所述另一部分(19a)内增加到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宽度,所述间隙在所述另一部分(19a)的区域中填充有所述密封剂(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陆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3625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