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棘孢木霉H2及其在降解芘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33683.1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3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黄赛花;侯梅芳;黄德银;黄友良;彭珏;高原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62D3/02;C12R1/885;A62D101/08;A62D101/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许飞 |
地址: | 51065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棘孢木霉 h2 及其 降解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新的微生物及其在降低污染物中的应用,特别涉及棘孢木霉H2及其在降解芘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PAHs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以线性排列、弯接或簇聚的方式构成的。一般可分为两类,即孤立多环芳烃和稠合多芳烃。稠合多环芳烃对人类的威胁较大,有致癌作用的多环芳烃多为四到六环的稠环化合物。大多数PAHs不溶于水,熔点高达101℃~438℃,沸点150℃~525℃,分子量在178~300之间。双环、三环的PAHs易降解,四环以上的PAHs极难降解。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内环境下,双环PAHs的半衰期为2天;三环的半衰期为:l6天(蒽),134天(菲);而四环以上的PAHs半衰期约在200天以上。
PAHs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苯环,苯环的数目和连接方式的不同引起分子量、分子结构变化,进而导致了某些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PAHs具有致诱变性,且结构稳定,生物难降解。1979年,美国环保局(EPA)首先公布129种优先监测污染物,其中PAHs有16种。而后欧洲将6种PAHs作为目标污染物,我国国家环保局也将7种PAHs列入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
环境中的PAHs来源主要来自人类的生产活动,由各种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所致。例如,煤的汽化和液化过程、石油的裂解过程、各种石油馏份的燃烧、烹调油烟以及废弃物等均可造成环境中PAHs的污染。四环以下分子量较小的PAHs多以蒸气态存在,而分子量较大的则被吸附在颗粒物表面,尤其是在小于5μm的颗粒上,可以进入肺的深部。这样的颗粒可以在空气中悬浮几天到几周,也能远距离转移。
PAHs不易溶于水,极易附着在固体颗粒上,因此,大气、水及土壤中PAHs处于吸附态。PAHs在环境中是不断积累的。研究表明在河水、海水沉积物中,PAHs的浓度高而且积累的快。因排废气、废水及废物倾倒,PAHs对水、大气及土壤产生直接污染。吸附在烟气微粒的PAHs随气流传向周围及更远处,又随降尘、降雨及降雪进入水体及土壤,而土壤及地面多环芳烃通过扬尘再次进入大气,通过呼吸及食物链进入动物体产生毒害。
目前PAHs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具有以下特性而被各国所关注:(1)PAHs具有极强的“三致”效应,即致癌性、致突变性及致畸性。人类及动物癌症病变有70%~90%是环境中化学物质引起的,而PAHs则是环境中致癌化学物质中最大的一类;(2)PAHs对微生物的生长有强抑制作用。PAHs因水溶性差及其稳定的环状结构而不易被生物利用,它们对细胞的破坏作用抑制普通微生物的生长;(3)PAHs经紫外照射后毒性更大(光毒效应)。PAHs吸收紫外光能后,被激发成单线态及三线态分子,被激发分子的能量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损失。其中一部分被激发的PAHs分子将能量传给氧,从而产生反应能力极强的单线态氧,它能损坏生物膜。
1775年,英国人发现烟囱清扫工人多患阴囊癌;1882年,又有人发现从事煤焦油和沥青作业的工人多患皮肤癌。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多环芳烃是直接致癌物,后来,动物实验的结果表明,多环芳烃本身对生物并无多大负效应,它们只有被酶系统代谢,转化为多种代谢产物后,其中某些活性形式的代谢产物与DNA发生共价结合,才具有致癌作用。
而多环芳烃进入土壤后,由土壤表面污染进一步导致下层土壤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迁移与转化受挥发、光解及生物降解等过程的影响,在光诱导、生物积累及生物代谢变迁过程中,多环芳烃一般转化为酚类、醌类及芳香族羧酸类物质,有的转化产物甚至比原始多环芳烃更具毒性。
以往降解PAHs菌的分离报道,很多以萘、菲等低分子量的PAHs为主。自1988年Heitkamp等首次报道从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降解芘的菌,经鉴定为分枝杆菌属的一个新种(MycobacteriumvanbaaleniiPYR-1),之后高分子量PAHs的降解研究也有很多,分枝杆菌(如Mycobacteriumsp.strainAP1、Mycobacteriumsp.strainRJGII-135、Mycobacteriumflavescens,红球菌(Rhodococcussp.strainUW1)、白腐真菌(Pleurotusostreatus、Panerochaetechrysosporium)和糖丝菌(Saccharothrixsp.PYX-6)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未经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336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