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HDPE缠绕增强管和水泥砂浆加固公路圆管涵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32920.2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21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原喜忠;王立鹏;欧阳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内蒙古华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5/00 | 分类号: | E01F5/00;E02D3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6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hdpe 缠绕 增强 水泥砂浆 加固 圆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HDPE缠绕增强管和水泥砂浆加固公路圆管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圆管涵内设置内衬管;步骤二、输料管和排气管的设置:将输料管和排气管均伸入所述环形空腔内;步骤三、封闭所述环形空腔:在所述圆管涵的进水口砌筑用于将所述环形空腔一端封闭的第一封堵端墙,并使所述输料管穿出所述第一封堵端墙;在所述圆管涵的出水口砌筑用于将所述环形空腔另一端封闭的第二封堵端墙,并使所述排气管穿出所述第二封堵端墙;步骤四、通过输料管向所述环形空腔内灌注水泥砂浆以形成填充加固层。该加固方法能够实现对圆管涵的有效加固,并且能够增大涵洞承载构件的截面积,提高涵洞的承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圆管涵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采用HDPE缠绕增强管和水泥砂浆加固公路圆管涵的方法。
背景技术
涵洞工程数量约占公路桥涵总数的50%以上。据统计,在平原地区,每公里有3~5道涵洞;在山岭重丘区,每公里平均有6~8道涵洞。随着涵洞运营年限的增加,在环境和荷载等因素影响下,一些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管节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混凝土剥落和开裂等病害;由于圆管涵管节之间缺少联系,当地基出现不均匀变形时,往往会发生管节脱离、错牙等问题,进而导致涵洞渗漏和冲蚀病害,影响到涵洞的正常使用和长期性能。由于环境潮湿、水流中或多或少会含有侵蚀性物质和泥沙,波纹钢管(钢板)涵洞表面会出现不同程度锈蚀和磨蚀破坏,一些波纹钢管(钢板)涵洞涵底已经出现锈穿和磨穿现象。病害较为严重的涵洞,已经进一步影响到路基的承载力和路面使用性能,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对于因地基承载力不足造成的涵洞结构病害,往往采取注浆等技术措施进行地基处置和加固。对于因承重构件承载能力不足造成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洞结构病害,可采用增加涵台和钢筋混凝土盖板厚度或者在涵内设置支撑构件等措施进行加固;对于盖板明涵或涵顶填土高度较小的盖板涵可通过更换或补强破损钢筋混凝土盖板方法进行修复。但是,对于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和波纹钢管涵洞,目前还缺乏可行的修复方法。事实上,无论对于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还是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和波纹钢管涵洞,如果采用开挖路基更换或补强破损构件的修复加固方案,对于交通繁忙路段可能会影响道路正常通行,有时还需要修筑临时通行便道;而对于涵顶填土高度较大的涵洞,如果开挖涵顶和涵侧路基,施工难度较大,费用较高。因此,对于这些工况,应尽可能在涵洞内采取技术措施对涵洞进行修复加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HDPE缠绕增强管和水泥砂浆加固公路圆管涵的方法。该加固方法能够实现对圆管涵的有效加固,并且能够增大涵洞承载构件的截面积,提高涵洞的承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HDPE缠绕增强管和水泥砂浆加固公路圆管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圆管涵内设置内衬管:将多个HDPE缠绕增强管依次连接并移至圆管涵内构成内衬管,所述内衬管与圆管涵之间形成环形空腔;
步骤二、输料管和排气管的设置:将输料管和排气管均伸入所述环形空腔内;
步骤三、封闭所述环形空腔:在所述圆管涵的进水口砌筑用于将所述环形空腔一端封闭的第一封堵端墙,在所述圆管涵的出水口砌筑用于将所述环形空腔另一端封闭的第二封堵端墙,所述第一封堵端墙和第二封堵端墙上均设置供输料管和排气管穿出的通孔;
步骤四、通过输料管向所述环形空腔内灌注水泥砂浆以形成填充加固层。
上述的采用HDPE缠绕增强管和水泥砂浆加固公路圆管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之前,在所述圆管涵的内壁设置沿其长度方向布设的多个定位装置。
上述的采用HDPE缠绕增强管和水泥砂浆加固公路圆管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采用工字钢或方木制成。
上述的采用HDPE缠绕增强管和水泥砂浆加固公路圆管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空腔内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输料管和排气管的定位钢筋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内蒙古华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安大学;内蒙古华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329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道路安全限高组件
- 下一篇:一种大跨度钢混组合梁架设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