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居里温度压电陶瓷及其薄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32672.1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2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郭栋;王云丽;蔡锴;江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4B35/475 | 分类号: | C04B35/475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9 | 代理人: | 陈霁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居里 温度 压电 陶瓷 及其 薄膜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居里温度压电陶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陶瓷的化学通式为(1-x)(BiMg1/2Ti1/2O3)-x(PbTiO3)-yMe,其中,0.3≤x≤0.45,0≤y≤0.05,Me为改性元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陶瓷,其特征在于,Me为Cr和Mn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当Me为两种时,其摩尔分数之和为1。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将铋盐、镁盐、铅盐、锰盐或/和铬盐和有机钛盐按摩尔比称量后分别溶于溶剂,制备相应的金属盐溶液;
(2)向所述步骤(1)制备的各溶液中加入螯合剂,制成稳定的溶液;
(3)将所述步骤(2)得到的溶液按一定顺序混合,得到溶胶;
(4)将所述溶胶于60~100℃下浓缩2~8h,得到湿凝胶,然后依次在100~150℃、160~200℃下分别烘干3~8h,得到干凝胶;
(5)将所述干凝胶研磨后,于500~850℃下锻烧3~8h,制得压电陶瓷粉料;
(6)将所述压电陶瓷粉料进行球磨、烘干,加入粘接剂后进行研磨造粒、过筛,然后压制成陶瓷坯体;
(7)将所述陶瓷坯体排塑后,于950~1150℃下烧结1~6h,制得压电陶瓷体;
(8)将所述压电陶瓷体涂银电极后,在140~180℃的油浴中极化20~30min后降温,制得压电陶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铋盐为硝酸铋,所用溶剂为浓度为1~10mol/L的硝酸;所述镁盐为硝酸镁或醋酸镁,所用溶剂为具有相同负离子的酸类;所述铅盐为硝酸铅或醋酸铅,所用溶剂为具有相同负离子的酸类;所述铬盐为醋酸铬、硝酸铬或醋酸铬氢氧化物;所述锰盐为醋酸锰或硝酸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钛盐为钛酸四丁酯、异丙醇钛或钛酸四乙酯,所用溶剂为乙醇、丙醇或异丙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螯合剂为草酸、草酸水合物、柠檬酸或柠檬酸水合物;所述螯合剂与溶液中铋、镁、铅、铬、锰和钛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物质的量之和的比为(1~5):1。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镁盐和有机钛盐的加入量与(1-x)(BiMg1/2Ti1/2O3)-x(PbTiO3)-yMe的化学组成一致;所述铋盐和铅盐的用量高于化学配比用量1%。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陶瓷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将铋盐、镁盐、铅盐、锰盐或/和铬盐和有机钛盐按摩尔比称量后分别溶于溶剂,制备相应的金属盐溶液;
(2)向所述步骤(1)制备的各溶液中加入螯合剂,制成稳定的溶液;
(3)将所述步骤(2)得到的溶液按一定顺序混合,得到溶胶;
(4)将所述溶胶用溶液法在无机基片上制成薄膜;
(5)将所述薄膜于160~200℃下烘干5~30min后,于400~750℃快速退火5~30min,再于600~850℃退火1~6h,制得压电陶瓷薄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铋盐为硝酸铋,所用溶剂为浓度为1~10mol/L的硝酸;所述镁盐为硝酸镁或醋酸镁,所用溶剂为具有相同负离子的酸类;所述铅盐为硝酸铅或醋酸铅,所用溶剂为具有相同负离子的酸类;所述铬盐为醋酸铬、硝酸铬或醋酸铬氢氧化物;所述锰盐为醋酸锰或硝酸锰。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钛盐为钛酸四丁酯、异丙醇钛或钛酸四乙酯,所用溶剂为乙醇、丙醇或异丙醇。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螯合剂为草酸、草酸水合物、柠檬酸或柠檬酸水合物;所述螯合剂与溶液中铋、镁、铅、铬、锰和钛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物质的量之和的比为(1~5):1。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镁盐和有机钛盐的加入量与(1-x)(BiMg1/2Ti1/2O3)-x(PbTiO3)-yMe的化学组成一致;所述铋盐和铅盐的用量高于化学配比用量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3267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