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31827.X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9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许玉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张振伟;姚开丽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系统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长期演进(LTE,LongTermEvolution)通信的普及,相应的移动终端 也需支持LTE制式,这就要求移动终端的主天线覆盖LTE全频段,但随着移动 终端屏幕的不断增大及内部处理器件的增多,移动终端中预留给天线的空间越 来越有限,在一定的空间下实现天线LTE频段全覆盖就越来越难。如何设计体 积更小,通信效果更佳的天线系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天线系统,所述天线系统包括:
馈点;
馈电电路,所述馈电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馈点连接;
第一谐振支路,连接于所述馈电电路的第二端,用于为所述天线系统提供 第一频率带的谐振信号的接收及发送;
第二谐振支路,连接于所述馈电电路的第二端,用于为所述天线系统提供 第二频率带的谐振信号的接收及发送;
第三谐振支路,连接于所述馈电电路的第二端,用于为所述天线系统提供 第二频率带的谐振信号的接收及发送。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谐振支路包括:
第一子支路,所述第一子支路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馈电电路的第二端;
第二子支路,所述第二子支路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子支路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子支路的第二端为自由端,且朝向所述第一子支路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子支路与所述第二子支路之间保持第一间隙。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二谐振支路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馈电电路的第 二端,所述第二谐振支路的第二端为自由端;
所述第二谐振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子支路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馈电电 路的第二端的相同侧,所述第二谐振支路与所述第一子支路之间保持第二间隙; 或者,所述第二谐振支路与所述第二子支路之间保持第三间隙;
所述第三谐振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谐振支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子支 路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馈电电路的第二端的不同侧,所述第三谐振支路的第二 端为自由端。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三谐振支路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馈电电路的第 二端,所述第三谐振支路的第二端为自由端;
所述第三谐振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子支路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馈电电 路的第二端的相同侧,所述第三谐振支路与所述第一子支路之间保持第四间隙; 或者,所述第二谐振支路与所述第二子支路之间保持第五间隙;
所述第二谐振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谐振支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子支 路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馈电电路的第二端的不同侧,所述第二谐振支路的第二 端为自由端。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二谐振支路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馈电电路的第 二端,所述第二谐振支路的第二端为自由端;
所述第三谐振支路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馈电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三谐振 支路的第二端为自由端;
所述第二谐振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谐振支路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馈电 电路的第二端的相同侧,所述第二谐振支路与所述第三谐振支路之间保持第六 间隙;
所述第一子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谐振支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三谐振支 路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馈电电路的第二端的不同侧。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三谐振支路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谐振支路的长 度;
所述第二谐振支路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子支路的长度,且所述第二谐振支 路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子支路的长度。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三谐振支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谐振支路的宽 度;
所述第二谐振支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子支路的宽度,且所述第二谐振支 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子支路的宽度。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前述的天线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318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动系统及其基站天线
- 下一篇:移动终端装配检测方法和天线装配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