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29708.0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93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于涌;蔡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9C65/20 | 分类号: | B29C65/20;B29C65/74;B29C65/7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马永芬 |
地址: | 21516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装置 | ||
一种管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管夹持器、切割装置以及夹持器移动装置,夹持器移动装置包括驱动装置,设于第二管夹持器下方;第一槽凸轮,受驱动装置驱动旋转,第一槽凸轮形成有与其边缘轮廓相一致的第一凸轮槽;第一传动轴承,上端连接于第二管夹持器,下端置于第一凸轮槽中并受第一槽凸轮驱动,第一传动轴承在第一槽凸轮驱动下带动第二管夹持器沿设于第二管夹持器上的第一竖直导轨上下移动;第一凸轮槽至少部分形成朝第二管夹持器相对于第一管夹持器远离方向凸出的曲线槽,第二管夹持器受第一槽凸轮驱动向上移动时,借助于第一传动轴承与曲线槽的配合,形成先远离第一管夹持器、后靠近第一管夹持器的运动轨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连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柔性管自动粘接的管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CN1163823A公开了一种管连接装置,虽然其能满足大部分采血机构对于柔性管自动粘接的的需求,但是由于体积较大不利于携带而未得到广泛应用。
现有技术中还具有一种体积较小、方便携带的柔性管连接装置,其主要包括用于夹持竖直平行排列的两根柔性管的第一和第二管夹持器,用于加热、熔化和切割被夹持在两个管夹持器之间的两根柔性管得切割装置,以及用于相对于第一管夹持器移动第二管夹持器以使柔性管的切割端互相紧密接触和连接的夹持器移动装置。夹持器移动装置在切割装置的切割动作完成后,驱动第二管夹持器相对于第一管夹持器向上或向下运动一个柔性管直径长度距离,从而使得两根柔性管的切割端对应连接。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缺陷:由于切割装置是热切割装置,柔性管的切割端在热切割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热变形,而该热变形通常表现形式是热膨胀,两个切割端在热膨胀作用下会有部分重合,这样,夹持器移动装置驱动第二管夹持器相对于第一管夹持器直上或直下的移动方式势必会造成两个切割端之间相互矬动产生形变,导致两个切割端无法实现真正的对应,也即无法实现两个切割端水平方向的熔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便携式管连接装置无法保证两个柔性管水平对接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保证两个柔性管能够水平对接的管连接装置。
为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连接装置,包括:
第一和第二管夹持器,用于夹持一组柔性管,所述一组柔性管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管夹持器中上下搭接设置;
切割装置,用于加热、熔化和切割被所述第一和第二管夹持器夹持于其间的一组柔性管;以及
夹持器移动装置,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一管夹持器移动所述第二管夹持器使所述切割装置切割的柔性管的切割端互相紧密接触和连接的夹持器移动装置;
所述夹持器移动装置包括
驱动装置,设于所述第二管夹持器下方;
第一槽凸轮,受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所述第一槽凸轮形成有与其边缘轮廓相一致的第一凸轮槽;
第一传动轴承,上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夹持器,下端置于所述第一凸轮槽中并受所述第一槽凸轮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轴承在所述第一槽凸轮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二管夹持器沿设于所述第二管夹持器上的第一竖直导轨上下移动;
所述第一凸轮槽至少部分形成朝所述第二管夹持器相对于所述第一管夹持器远离方向凸出的曲线槽,所述第二管夹持器受所述第一槽凸轮驱动向上移动时,借助于所述第一传动轴承与所述曲线槽的配合,形成先远离所述第一管夹持器、后靠近所述第一管夹持器的运动轨迹。
所述切割装置包括
第二槽凸轮,受一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所述第二槽凸轮上设有第二凸轮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97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D打印机打印机构
- 下一篇:薄膜横拉机加热风嘴分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