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具夹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29508.5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8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曾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通汽车模具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徐琳淞 |
地址: | 22411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夹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夹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手动模具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中,常常需要将各种模具安装在工作台面上,这其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固定和夹紧模具。在现有技术中,夹紧模具有手动夹紧和自动夹紧两种。模具自动夹紧装置一般借用电机、液压设备或气压设备等动力装置实现自动夹紧,该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适合于自动化程度高的模具设备或大规格的模具设备。对于小规格的模具设备多采用成本低廉、使用灵活的手动夹紧装置,常见的手动夹紧装置是在工作台或模具底板上设置倒T形的槽道,在模具上开设螺孔,将螺栓穿过螺孔,螺栓的螺头位于T形槽道内,以此实现模具夹紧。
可以看出,上述的模具手动夹紧方法需要将螺栓穿过模具的螺孔并将螺栓的螺头套进倒T形槽道内,操作费时费力;另一方面螺栓的螺牙锁合方式会因为磨损以及模具使用中的振动等情况而变得不稳定,造成模具松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传统模具手动夹紧装置操作费力、可靠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更为方便和稳定的模具夹紧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具夹紧装置,包括转轴、压块、底座、大活塞、小活塞和螺栓。
所述底座的下部呈倒T字形结构,可以利用该倒T字形结构将底座安装在具有倒T字形槽道的模具底板上;底座的内部设置有油液通路,油液通路由大截面油液通路和小截面油液通路两段组成,大截面油液通路内安装有大活塞,小截面油液通路内安装有小活塞;底座上还设置有螺栓,螺栓与小活塞固定连接。
所述压块利用转轴与底座铰接,转轴穿过压块的中部,压块的一端与大活塞接触,大活塞可以驱动压块绕转轴转动。
进一步优化的是,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注油口,注油口与油液通路连通,注油口上设置有塞头。
进一步优化的是,所述压块与模具接触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所述底座与模具底板接触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
进一步优化的是,所述转轴上套有扭簧,扭簧控制压块的一端始终与大活塞保持接触。
进一步优化的是,所述大活塞的活塞截面积与小活塞的活塞截面积的比值不低于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模具夹紧装置包含了使用了杠杆原理的压块和使用了帕斯卡原理的油液通路,通过旋转螺栓即可实现模具的夹紧,操作便捷省力。
(2)本发明模具夹紧装置的底座上设置有注油口,注油口上设置有塞头,方便安装和修理。
(3)本发明模具夹紧装置的压块与模具接触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底座与模具底板接触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有效防止模具侧向滑动。
(4)本发明模具夹紧装置的转轴上套有扭簧,扭簧控制压块的一端始终与大活塞保持接触,这使得模具夹紧装置的结构固定,方便使用。
(5)本发明模具夹紧装置的大活塞的活塞截面积与小活塞的活塞截面积的比值不低于10,这一方面具有省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当螺栓与底座的螺纹连接出现较小的松动时,该松动通过小活塞传递到大活塞将被缩小10倍以上,大大提高了模具夹紧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模具夹紧装置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1-转轴、2-压块、3-底座、31-油液通路、32-注油口、33-塞头、4-大活塞、5-小活塞、6-螺栓、7-模具底板、8-模具、9-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模具夹紧装置,包括转轴1、压块2、底座3、大活塞4、小活塞5和螺栓6。
所述底座3的下部呈倒T字形结构,模具底板7上设置有倒T字形槽道,底座3安装在模具底板7的槽道内;底座3的内部设置有油液通路31,油液通路31由大截面油液通路和小截面油液通路两段组成,大截面油液通路内安装有大活塞4,小截面油液通路内安装有小活塞5,大活塞4的活塞截面积与小活塞5的活塞截面积的比值为16;底座3上还设置有螺栓6,螺栓6与小活塞5固定连接;底座3上还设置有注油口32,注油口32与油液通路31连通,注油口32上设置有塞头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通汽车模具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大通汽车模具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95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收银箱中固定压簧的支架
- 下一篇:一种安装定位自控旋转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