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紧固式形状记忆合金锚杆以及其锚固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29366.2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4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智友海;史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E02D5/76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付继德 |
地址: | 221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紧固 形状 记忆 合金 及其 锚固 施工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紧固式形状记忆合金锚杆以及其锚固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锚杆支护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受拉杆件体系,通过锚杆将滑动岩土体与稳定岩土体紧密连结为一体,大大增加岩土体各层面的抗滑力,同时又由坡面上框架梁将各个锚杆有效地连成为一个更大的整体,形成了一个由表及里的加固体系,进而达到防止整体边坡失稳的目的,是一种有效的抗滑锚固结构。因此,锚杆支护结构已广泛地应用于松散土体或岩质边坡、基坑、矿井、地下工程、坝体、航道、水库、隧道及抗倾、抗浮结构等工程中,是岩土工程中锚固技术最为普及的一种体系,已成为现代建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建设中,采用锚杆支承支护结构,以维护不稳定岩土体的稳定,对简化支撑、改善施工条件和加快施工进度等方面能起巨大的作用。
作为锚杆支护结构的重要参数,其所施加的预应力、抗拔力(握裹力和抗剪力)、自由段长度及锚固段长度等关键指标一直是工程技术领域中的四个难点,若施加的预应力损失多,则锚固的岩土层难以获取足够高的抗滑力或抗剪强度,使得支护锚固效果就大打折扣;若锚杆的抗拔力太低,则锚固岩土体的安全性得不到提高;若锚杆的自由段长度过短,则其预应力损失越多,锚杆拉力越不稳定,削弱了锚固的效果;若锚杆的锚固段长度过短,则其提供的抗拔力就减小,锚杆承受的拉力就降低,被拔出的可能性增大,使得岩土体的支护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传统的锚杆支护结构主要有圆柱形锚杆、端部扩大型锚杆和连续球型锚杆,这些结构在锚固中均存在一些缺陷或不足,即,一方面,由于锚固要求有一定的锚固长度,因此造成锚杆在工作中的预应力损失较大,同时也要求拉杆与其周边水泥砂浆具有一定握裹力的限制,否则的话,锚杆无法提供足够的抗拔力;另一方面,传统的锚杆支护结构在钻孔施工过程中,所需钻孔的直径较大,因此,相对来说,对钻孔周围的土体扰动更大,改变了原来应力场的分布,增大了周围岩土体的自重应力释放,另外,随着钻孔直径的增大,工程的成本也大大地增加,施工中钻孔的费用一般占总成本的30%以上,有时甚至超过50%,若再加上灌浆费用,工程的成本就更高。由此看来,这些缺点直接影响着岩土层锚杆的承载能力、施工效率和整个支护工程的成本。因此,对于传统的锚杆支护结构所采用的施工工艺来说,都难以同时达到预应力损失小、锚固段长度短,甚至无锚固段,钻孔小、适应范围广等优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紧固式形状记忆合金锚杆以及其锚固施工工艺,能够提高锚杆结构的锚固力(抗拔力)、耐久性和适用范围,达到对岩土体支护的目的,另外,此发明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效果安全可靠。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紧固式形状记忆合金锚杆的支护结构,包括杆体和岩土体,在所述杆体的端部具有承台结构,开口状记忆合金构件套设在杆体的端部,通过承台将二者组合连接构成一体的形状记忆合金锚杆,岩土体内设有预钻孔,形状记忆合金锚杆插设在预钻孔内,完全发生形状记忆回复的形状记忆合金构件构成的形状记忆合金锚杆,再通过构筑物、紧固器、托板以及台座锁定。
一种紧固式形状记忆合金锚杆的锚固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开口状记忆合金构件的制备:在合金母相状态下采用机械加工工序,将形状记忆合金坯料加工成形为喇叭花状的初始合金构件,初始合金构件柱体的内径和杆体外径相同,然后对其进行形状记忆处理,在比相变转变温度低很多的温度环境下,对处于马氏体状态的合金构件进行机械拉直变形,最终将其加工成为开口状记忆合金构件;
(2)形状记忆合金锚杆的形成:在低于相变转变温度下,将开口状记忆合金构件套在杆体的端部,通过杆体端部的承台使两者组合连接成一体,即构成形状记忆合金锚杆;
(3)圆柱型合金锚杆锚固体系的形成:对形状记忆合金锚杆进行防腐处理,然后再将形状记忆合金锚杆迅速地安放到岩土体的预钻孔内,得到了圆柱型合金锚杆锚固体系;
(4)锯齿形合金锚杆体系的形成:依靠岩土层所在处的温度,开口状记忆合金构件逐渐升高到相变转变温度后,合金材料本身便会自动地进行马氏体逆相变转变,而发生单程形状记忆回复效应,即其开口长度范围内自动发生叉开伸展,呈喇叭花状,并最终转变成为大直径环状的合金构件,成为锯齿形合金锚杆体系;
(5)获得锯齿形合金锚杆锚固结构:等到开口状记忆合金构件完全发生形状记忆回复后,通过构筑物、紧固器、托板以及台座对锯齿形合金锚杆体系进行张拉和锁定,得到锯齿形合金锚杆锚固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93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锚警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的桥梁桩基修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