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益生菌酵素生态修复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29169.0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56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胡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广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4 | 分类号: | A61K36/8994;A61P17/02;A61P17/00;A61K8/9789;A61K8/9728;A61K8/9794;A61Q1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益生菌 酵素 生态 修复 组合 | ||
一种益生菌酵素生态修复组合物,其以积雪草为主要原料,辅以当归等多种中草药及食材进行有氧发酵、无氧发酵,并加入滤液鸸鹋油、獾子油及马油,均质处理而制成的。本发明的组合物能够扩张皮肤细胞间隙,疏通毛孔,松弛汗管,促使皮肤大量吸收组合物中的有益营养物质,从而发挥修改、保湿、补水、提高免疫力的特殊作用,可快速修复皮肤,对烫伤、伤口感染及疤痕修复有明显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益生菌酵素生态修复组合物,可快速有效地修复皮肤创伤。
背景技术
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也是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起到保护身体器官、抵御外部环境中微生物及细菌等的侵入、参与体温的调节、感知接触到的外界物质。皮肤创伤一般分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是指外界作用于人体的致伤因素。内因是指人体内部影响而致损伤的因素,如年龄、体质、局部解剖结构等内在因素。一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有割伤、烫伤、刺伤等。
皮肤表层呈砖墙结构状态,虽然能够起到抵御细菌病入侵的作用,但同时也阻碍了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皮肤创伤修复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细胞、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现代临床医学,皮肤损伤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通过局部治疗。保护剂、抗生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制剂促进损伤愈合的作用十分有限,因为基基本停留在等待创面自然愈合的阶段。虽然一些生长因子有较强的通过促进细胞增殖而促进损伤愈合的作用,但由于创面的愈合需要多种生长因子共同参与,配伍复杂,并且细胞过度增殖有可能形成增殖性瘢痕甚至引起癌变,所以其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中医中药治疗皮肤损伤历史悠久,对于如何促进创面修复有关独特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中药外用对促进损伤修复的主要治疗原则是″行气活血、推陈致新、燥湿收脓、排脓生肌、酸涩收口、生肌收口″。目前,大部分用于治疗皮肤创伤的外用中药只是将多种中药材复配而成,并没有经过特殊的处理。虽然这些中药材能够修复创伤皮肤,但修复时间比较长,并不能达到快速修复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益生菌酵素生态修复组合物,采用复合菌种对多种中药材进行发酵而制成,可快速修复皮肤创伤,包括烫伤、刺伤、伤口感染、疤痕修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益生菌酵素生态修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方法制成:
S1、发酵菌液制备:按重量百分数计,取纯净水80~90%,加入复合菌种2~8%,再加入低聚果糖4~9%、蛋白粉1~5%拌匀,制成发酵菌液;
S2:原料浸泡:按重量份计取积雪草30~50份、无花果5~10份、红石榴5~10份、杜鹃花3~8份、白芷1~4份、丹参3~5份、火棘3~5份、人参1~3份、当归1~3份、芦荟5~8份、飞扬草2~5份、苡仁2~5份、荆芥0.5~3份、防风2~5份、白银耳0.5~2份、虎杖1~3份、佛甲草1~3份、白蔹2~5份、甘草2~5份、马齿苋2~5份,加入常温水清洗、除杂,然后浸泡1-2天;
S3:原料灭菌:浸泡的原料中通入121℃以上的水蒸汽进行灭菌;
S4:冷却至30-40℃;
S5:将灭菌后的原料填入发酵罐,充入发酵菌液进行发酵;
S6:在有氧条件下密封发酵8-10天;
S7:在无氧条件下密封发酵18-25天;
S8:过滤得到滤液后,按重量计,加入重量为滤液重量0.1-0.5%的鸸鹋油、0.3-0.5%的獾子油及0.1-0.3%的马油,均质处理;
所述复合菌种为光合菌、酵母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乳链球菌、发酵乳杆菌、弯曲乳杆菌、凝固芽孢杆菌、粘连芽孢杆菌、乳酸乳杆菌中的三种或三种以上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广,未经胡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91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