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压电指纹传感器的防盗手机壳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28005.6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1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青麦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G08B13/26 |
代理公司: | 广东莞信律师事务所 44332 | 代理人: | 吴炳贤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压电 指纹 传感器 防盗 机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的防盗技术,尤其是一种利用指纹识别技术进行实时报警的防盗手机壳。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手机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随着手机功能的丰富,手机内存储和涉及的信息越来越多,丢失手机将给失主带来莫大的损失。
现有的防盗手机壳,一般是通过设置一开机密码,在手机每次开机时输入开机密码,从而使非手机机主或不知道该手机开机密码的人不能正常使用该手机。上述手机防盗方式都过于被动,其虽可有效避免机主的信息被泄露,但不能从源头上预防偷盗,最大化地减少机主的损失。
此外,现有的手机大部分是并不具备防盗功能,如果更换手机,将加大机主的购机成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专利CN103209230A公开了一种防盗手机壳,其包括手机壳部分与随身携带部分,所述手机壳部分包括手机壳盒体部分、手机壳盒盖部分、信号发射器模块、距离传感器模块、CPU处理模块、手机壳锁;所述随身携带部分包括信号接收模块、报警器模块、电池模块。当装配防盗手机壳的手机被盗时,在手机离开随身携带部分一定距离后,手机壳会自动上锁且发出警报声,这样既提醒了失主也保护了手机里的信息资料。其虽可从源头上预防手机被盗,也不必更换手机,但其需要配置随身携带的部分,可见其配件过多,使用并不方便。
另中国专利CN103338286A公开了一种防盗手机壳,它包括底盖,所述的底盖上设置有手机插槽,所述的底盖的一侧通过柔性连接部件连接上盖,所述的上盖与所述的底盖之间连接锁扣,所述的锁扣包括按钮,所述的按钮上安装指纹传感器,所述的指纹传感器连接指纹芯片,所述的指纹芯片连接指纹存储模块,所述的指纹芯片通过继电器控制模块连接蜂鸣器。然而,该发明只有当陌生人靠近指纹传感器时才能实现防盗功能。如果小偷触摸的是手机壳其它部分,则该手机壳的防盗功能就无法实现,从而增大了手机被盗的几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机防盗较为被盗、手机壳防盗附件太多、使用不便、防盗效果差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不需更换手机,不需要额外配件、只要小偷想抓起所述手机均可实现实时防盗功能的手机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压电指纹传感器的防盗手机壳,包括底盖,所述底盖上设置有手机插槽,所述底盖的一侧通过柔性连接部件连接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底盖之间通过锁扣进行连接,所述锁扣上安装有指纹传感器,在所述上盖、柔性连接部件及手机插槽三外侧均设置有压电指纹传感器,在所述底盖上设置有中央处理器芯片和蜂鸣器;所述压电指纹传感器为压电薄膜器件,其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芯片连接,用于采集指纹;所述中央处理器芯片中设置有指纹粗识别模块、指纹精分析模块、指纹存储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计时模块;所述指纹粗识别模块连接所述压电指纹传感器和计时模块;所述指纹精分析模块连接所述指纹传感器和指纹存储模块,并通过所述继电器控制模块控制蜂鸣器发出警报;所述计时模块用于累计所述压电指纹传感器首次感测到指纹的时间。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当所述计时模块累计压电指纹传感器首次感测到指纹的时间在25~40s内,若机主接触指纹传感器,所述指纹精分析模块对机主的指纹进行比较,若与指纹存储模块中预存的指纹相匹配,则所述指纹精分析模块不连通继电器控制模块,蜂鸣器不发出报警音;若小偷不接触指纹传感器或指纹精分析模块发现指纹传感器采集到的指纹与预存的指纹不匹配,则所述指纹精分析模块连通所述继电器控制模块,蜂鸣器发出报警音。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压电指纹传感器为可控压电指纹传感器,其还包括电源、按键开关、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的动触片;所述电源、按键开关、电磁继电器构成电回路;所述压电指纹传感器、电磁继电器的动触片、中央处理器芯片、电源构成另一条电回路;其中,所述电磁继电器动触片紧邻所述电磁继电器,所述电源也用于为所述指纹传感器、中央处理器芯片、蜂鸣器供电,所述按键开关设置在所述手机壳上。
优选地,所述按键开关位于所述手机壳内并位于所述手机插槽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青麦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青麦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80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终端
- 下一篇:一种XinIP的跨广播域数据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