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式除湿装置及除湿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1026926.9 | 申请日: | 2015-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7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德;何海澜;李德举;崔曦文;任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板换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4F3/14;F24F13/3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王科华 |
| 地址: | 20150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板式 除湿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板式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板式冷却器进行除湿,
板式冷却器包括壳体和冷却芯体,冷却芯体安装于壳体内部;
冷却芯体包括气体通道、冷却剂通道以及多个间隔设置的换热板对;
换热板对包括至少两个平行换热板片;
气体通道形成于每两个换热板对之间的间隙内;
壳体一端设有含湿气体入口,其另一端设有第一出口,所述含湿气体入口 和所述第一出口分别与所述气体通道连通;
壳体上设有冷却剂入口和冷却剂出口,所述冷却剂入口和冷却剂出口分别 与冷却剂通道连通,冷却剂通道形成于壳体空间内;
所述换热板对在壳体内在竖直方向层叠布置,气体通道内的介质沿竖直方 向流动,竖直方向为与水平方向垂直的方向;
壳体的顶部设有含湿气体入口,底部设有第一出口,所述含湿气体入口与 所述气体通道的进口连通,气体通道的出口与第一出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对为多个 平行设置,气体通道为多个平行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换热板对的尺寸 相同,多个换热板对在壳体内等间距层叠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板式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芯 体设有如下任意一种结构或任意组合:
第一方案:换热板片设有多个突起部;
第二方案:换热板片设有多个具有脊的波纹;
第三方案:换热板片设有多个具有谷结构的波纹;
第四方案:换热板片均匀分布有多个圆环式凸起或圆环式凹槽;
第五方案:换热板片同时分布有圆环式凸起及圆环式凹槽;
第六方案:换热板片表面包括非平滑结构;
第七方案:所述换热板对之间的间隔为2mm~35mm;
第八方案:换热板片之间采用焊接连接,冷却剂通道形成于两平行换热板 片之间的空间内;
第九方案:换热板片的材料为不锈钢、碳钢、钛合金和镍基合金。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板式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芯 体安装角度的范围为相对水平方向成90°±15°。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一种板式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板式除湿装置包括三级除湿设备,分别为所述板式冷却器、集水器和气液 分离器;
板式冷却器、集水器和气液分离器依次连接;
板式冷却器的第一出口连接集水器的入口;
集水器与气液分离器之间连通,气液分离器的水平位置高于集水器的水平 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板式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水器固定连接于板 式冷却器的壳体的底部,集水器顶部与板式冷却器的第一出口连通;气液分离 器固定连接于集水器的顶部,气液分离器底部与集水器连通,气液分离器顶部 设有第二出口,气液分离器内设有分离组件,集水器的底部设有排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板式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为旋风 分离器和除沫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板式冷却器的壳体为圆筒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板式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水器的排水口处设 有液封结构,液封结构包括相互垂直的两块板作为延伸的侧边,底部设有沿横 向倾斜的板,该板水平低的一端导向排水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一种板式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板式冷却器 上设有内置清洗结构:板对与板对之间设有清洗管,清洗管上沿其轴向开有清 洗液喷口,清洗管的上部与分水器连通,其下部为盲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板式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清洗管两侧各设置 有一排清洗液喷口,喷口为直径0.5~2.5mm的孔。
12.一种除湿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一种板式除 湿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S1:板式冷却器内的第一级除湿:含湿气体通过所述含湿气体入口进入板 式冷却器的冷却芯体的气体通道内,冷却介质通过所述冷却剂入口进入所述换 热芯体的冷却剂通道内,冷却剂的温度低于气体介质的温度,通过换热板片的 壁面,两种介质进行热量交换,使在所述气体通道内的气体介质的温度降至露 点温度,含湿气体中的水分冷凝形成雾滴状的冷凝液体从含湿气体中析出,含 湿气体的含湿量降低,实现第一级除湿,一部分雾滴状冷凝液体与所述气体通 道的壁面接触,另一部分雾滴状冷凝液体随含湿气体在所述气体通道内流动, 冷却剂通过所述冷却剂出口排出;
S2:集水器内的第二级除湿:一部分雾滴状冷凝液体与所述气体通道的壁 面接触后,冷凝液体沿所述气体通道的壁面进入所述集水器内并沉降于所述集 水器的底部,含湿气体及另一部分雾滴状冷凝液体在集水器的上部运动,随含 湿气体一起运动的雾滴状冷凝液体中的部分冷凝液体在重力及离心力的作用下 沉积并附着于集水器的壁面,最终沉降在集水器的底部,含湿气体中的气体及 未进入集水器的雾滴状冷凝液体进入气液分离器,含湿气体的含湿量进一步降 低,实现第二级除湿;
S3:气液分离器内的第三级除湿:含湿气体进入气液分离器后,经过分离 组件,使含湿气体中的雾滴落入所述集水器内并沉降于所述集水器的底部,含 湿气体中的水分与其分离后成为干气,实现第三级除湿,通过第二出口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板换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板换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692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