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站台门防夹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26853.3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9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史和平;张朝营;石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嘉成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1/02 | 分类号: | B61B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4 | 代理人: | 缪利明 |
地址: | 200331 上海市普陀***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站台 门防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站台门安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站台门防夹装置。
背景技术
地铁在城市中已经是一种常见的公共交通体系。为了保护乘客安全,在列车 站台上设置有屏蔽门。屏蔽门距离站台边缘有一定距离,通过屏蔽门保证列车驶 入时乘客始终站在安全的位置。列车到站时车门和屏蔽门打开,乘客可以进入列 车内。乘客进入后,车门和屏蔽门关闭,列车驶出。
但是当乘客强行上车,或者车内过度拥挤情况下,乘客就有可能被夹在列车 车门与屏蔽门之间。而此时车门与屏蔽门均已关闭,由于列车门与屏蔽门之间的 间距比较小,列车启动后就会挤压乘客,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为了避免类似事故,现有技术中在列车门和屏蔽门之间安装红外传感装置, 来检测列车门和屏蔽门之间是否存在人或异物。然而,本发明发明人发现现有的 红外传感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列车行驶过程中会存在左右摆动现象,因此安装在列车门和屏蔽门 之间的红外传感装置容易受列车碰撞而产生位移变动(导致对口对不上)或发生 损坏,降低检测的准确性;
2、对于地面车站,雨天容易引起红外传感器进水短路,增加设备损坏率;
3、对于地面车站,晴天阳光直射,容易引发红外传感器发生误报;
4、红外传感器安装后易积灰,引发视线模糊,影响传感器灵敏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站台门防夹装置,确保该防夹装置 的位置不会发生偏移,使得该防夹装置的检测效果能够得到保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站台门防夹装置,包含:设置 于站台门和列车门之间的红外传感模块,该红外传感模块外设保护套,该保 护套上对应红外传感模块感应区域设置开口。
作为进一步改进,该保护套与所述红外传感模块之间留有间隙。
作为进一步改进,该红外传感模块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网络与门机控制单 元相连,将红外传感信息上传到门机控制单元;门机控制单元根据所收到的 红外传感信息控制站台门的开关。
作为进一步改进,该装置还包含:一落地支架,该落地支架固定在站台 门和列车门之间,该红外传感模块安装在落地支架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该保护套固定在该落地支架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保护套与落地支架之间为法兰式连接,或者为螺纹连 接,或者为卡扣式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该保护套呈长方体柱形或圆柱形。
作为进一步改进,每节列车车厢两端设置一组站台门防夹装置。
本发明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区别及其效果在于:在站台门和 列车门之间设置红外传感模块,在红外传感模块外设保护套,保护套上对应 红外传感模块感应区域设置开口。该装置具有防撞、防雨、防尘、防阳光直 射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站台门传感装置几大问题:1、列车行驶过程中存在左 右摆动现象,安装在列车门和屏蔽门之间的红外传感装置容易受列车碰撞而发生 位移或损坏,降低检测的准确性;2、对于地面车站,雨天容易引起红外传感器 进水短路,增加设备损坏率;晴天阳光直射,容易引发红外传感器发生误报;3、 红外传感器安装后易积灰,引发视线模糊,影响传感器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站台门防夹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 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站台门防夹装置,如图1所示(图1左侧为 未套上保护套的站台门防夹装置,图1右侧为套上保护套后的站台门防夹装 置),该站台门防夹装置包含:设置于站台门和列车门之间的红外传感模块 101,该红外传感模块外设保护套102,该保护套上对应红外传感模块感应区 域105位置设置开口103。保护套与红外传感模块之间留有一定间隙。
红外传感模块101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网络与门机控制单元相连,将红外 传感信息上传到门机控制单元;门机控制单元根据所收到的红外传感信息控 制站台门的开关。门机控制单元在收到关门指令时,读取红外传感模块101 的传感数据,如果红外传感模块检测到有异物或人,则中止关门,进行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嘉成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股份公司,未经上海嘉成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68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