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NFC技术的业务实现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26291.2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4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李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32 | 分类号: | G06Q20/32;G06Q2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91 | 代理人: | 朱佳 |
地址: | 英属开曼群岛大开曼***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nfc 技术 业务 实现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NFC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NFC技术的业务实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付款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付款方需要向收款方付款费用时,付款方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完成付款行为,通常需要付款方使用移动终端扫描一个特定的二维码才能查找到收款方的账号,并完成付款操作。
例如,用户去饭店吃饭时,需要扫描收款人的二维码查找收款人的账号方可进行付款。
而实际应用中,客观的付款环境是不同的,会导致付款方无法顺利完成付款。例如,在信号较差的地方,移动终端无法成功接入网络,从而影响付款。又例如,在光线较暗的地方,移动终端无法识别二维码,从而影响付款。
这样,便严重降低了付款流程的执行效率,也影响了用户体验。
目前,可以采用NFC技术实现付款以克服上述缺陷,然而,采用NFC技术时,收款方可以直接从付款方的账户扣除款项,这大大增加了账户被盗刷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NFC技术的业务实现方法及装置。用以降低付款流程的安全隐患。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NFC技术的业务实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基于NFC功能感知到第二终端;
第一终端采用预设的密钥从第二终端上的NFC标签中解读第二终端的账户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终端的账户信息是第二终端接收到允许第一终端访问的第一指令后写入所述NFC标签的;
第一终端基于第二指令,针对第二终端的账户信息完成业务操作。
可选的,第一终端基于NFC功能感知到第二终端,包括:
第一终端确定本地触发运行指定的应用程序时,激活NFC功能感知到第二终端;或者,
第一终端保持激活NFC功能,直到感知到第二终端。
可选的,第一终端采用预设的密钥从第二终端上的NFC标签中解读第二终端的账户信息,包括:
第一终端采用从指定的业务服务器获取的密钥对第二终端内的NFC标签中存储的数据进行解密,并判断是否解密成功,若是,则直接获得解密后的第二终端的账户信息,否则,从所述指定的业务服务器重新下载最新密钥,并采用所述最新密钥再次对第二终端内的NFC标签进行解密,获得解密后的第二终端账户信息。
可选的,进一步包括:
若第一终端接收到允许第二终端访问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三指令,则第一终端将第一终端的账户信息写入本地的NFC标签,并采用所述预设的密钥进行加密。
可选的,进一步包括:
第一终端在本地的NFC标签中写入第一终端的账户信息后,在确定到达设定时长时,清除所述NFC标签中的第一终端的账户信息。
可选的,第一终端基于第二指令,针对第二终端的账户信息完成业务操作,包括:
第一终端基于第二指令,针对第二终端的账户信息完成扣款操作;或者;
第一终端基于第二指令,针对第二终端的账户信息完成付款操作;或者;
第一终端基于第二指令,针对第二终端的账户信息完成数据同步操作。
可选的,,进一步包括:
第一终端接收业务服务器动态推送的最新的密钥,对本地保存的密钥进行更新。
一种基于NFC技术的业务实现方法,包括:
第二终端基于NFC功能感知到第一终端;
第二终端接收到允许第一终端访问本地的的第一指令时,将所述第二终端的账户信息写入本地的NFC标签,并采用预设的密钥进行加密;
第二终端确定第一终端获得所述第一终端的账户信息后,基于第二指令完成业务操作。
可选的,第二终端基于NFC功能感知到第一终端,包括:
第二终端确定本地触发运行指定的应用程序时,激活NFC功能感知到第一终端;
第二终端保持激活NFC功能,直到感知到第一终端。
可选的,第二终端基于第二指令完成业务操作,包括:
第二终端基于第二指令,针对第二终端的账户信息完成付款操作;或者;
第二终端基于第二指令,针对第二终端的账户信息完成收款操作;或者;
第二终端基于第二指令,针对第二终端的账户信息完成数据同步操作。
可选的,进一步包括:
第二终端在本地的NFC标签中写入第二终端的账户信息后,在确定到达设定时长时,清除所述NFC标签中的第二终端的账户信息。
可选的,进一步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62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化全自动墙面粉刷机组
- 下一篇:一种可折叠的抹灰刮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