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震吸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1025639.6 | 申请日: | 2015-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5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 发明(设计)人: | 刘键;林德苗;吴佩萱;刘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83/04 | 分类号: | C08L83/04;C08L91/00;C08L75/02;C08L23/00;C08L77/00;C08K3/22;C08K3/34;C08K3/3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郝明琴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车***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减震吸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无机微纳米粒子与硅氧烷类化合物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于40~150℃的温度条件下,将所述混合物与硼类化合物进行混合交联反应0.5~4h,得到剪切增稠凝胶;
将所述剪切增稠凝胶与添加剂混合,得到所述减震吸能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吸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极微纳米粒子为SiO2、TiO2、高岭土、滑石粉、云母粉及蒙脱土中的最少一种,所述无机微纳米粒子的粒径范围为50~9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吸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氧烷类化合物为二甲基硅氧烷、甲基苯基硅氧烷、乙基硅氧烷、含羟基硅氧烷、苯基硅氧烷、含氢硅氧烷、乙氧基硅氧烷中的最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吸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微纳米粒子与所述硅氧烷类化合物的质量比为0.1~50:1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吸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硼类化合物为硼、氧化硼、原硼酸、偏硼酸、四硼酸、硼酸盐、硼酸酯及硼酸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硼酸盐为五硼酸二铵、十水合四硼酸钠、五硼酸钾、二硼酸镁、单硼酸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硼酸酯包括水解成硼酸的烷基、烯丙基硼酸酯/三有机基硼酸酯,包括硼酸三乙酯、硼酸三苯酯、硼酸三苄酯、硼酸三环己酯、硼酸三(甲基甲硅烷酯),硼酸三叔丁酯,三烷氧基环硼氧烷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吸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硼类化合物中硼原子的数量与硅氧烷类化合物中活性基团的数量之比为:1:10~10:1;其中,硅氧烷类化合物中活性基团包括羟基、乙氧基、甲氧基、羧基、活性氢、苯基中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吸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包括有机膨润土、蓖麻油衍生物、气相二氧化硅、聚酰胺蜡中至少一种,所述蓖麻油衍生物包括氢化蓖麻油、磺化蓖麻油、环氧化蓖麻油中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震吸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与所述剪切增稠凝胶的质量比为0.5%~2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吸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微纳米粒子与硅氧烷类化合物通过强力机械搅拌或超声波混合均匀,所述强力机械搅拌实现方式包括采用间歇混合设备和连续混合设备,所述间歇混合设备包括换罐混合器,双行星式混合器,锥形螺杆混合器,带式掺合器,双臂或叶片式混合器,所述连续混合设备包括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和多螺杆挤出机,同向旋转挤出机,双螺杆逆向旋转挤出机,两段挤出机,双转子连续混合器;所述搅拌的速度范围为200~1000转/分,超声分散功率范围为0.1~10kW。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减震吸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减震吸能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563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