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心耳封堵植入体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25291.0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25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林伟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脉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俞梁清 |
地址: | 51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心耳 封堵 植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心耳封堵植入体,包括上塞部件和下塞部件,所述上塞部件包括有倒U字形固定条,所述下塞部件为编织丝形成的呈笼状结构,所述下塞部件上端通过编织丝收拢形成连接端,所述下塞部件的连接端上套装有连接套,所述连接端的端部伸入连接套内,所述连接端位于连接套外侧部分保留足够下塞部件活动的长度,所述上塞部件的下端与连接套上端面连接;本发明通过合理的结构改良,尤其是通过采用加长连接端能让上塞部件与下塞部件独立地变形,能适应不同的左心耳解剖结构。另外本发明采用钓钩勾住梳状肌进行固定,能避免对左心耳内壁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针对心房颤动的左心耳封堵植入体。
背景技术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疾病。据中国房颤研究的资料表明中国30岁以上成人房颤患病率为0.65%,约有420万人,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患病人群高达10%。房颤是脑卒中的主要风险因素,房颤患者中有21.95%发生脑卒中,比普通人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增加了5倍以上。房颤时心房跳动的频率高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过快而且不规则,导致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研究证实,房颤患者有约91%的血栓来源于左心耳。房颤导致的脑卒中传统的治疗包括:抗凝治疗以及外科手术封闭或切除左心耳。华法林抗凝治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然而华法林需要长期服用抗凝,应用极为不便,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外科手术却对患者有极大的创伤而且手术风险极高。近十年发展的微创介入封堵左心耳的手术正不断地被应用于临床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微创介入封堵左心耳手术是通过导管介入的方法将左心耳封堵器植入到左心耳中,封堵左心耳,阻断进入左心耳的血流,可以消除由于房颤而致使左心耳形成血栓的风险,从而预防脑卒中。该手术所采用的器械本身从术式和结构上可大致分为两大类,塞子型左心耳封堵器和塞盘型左心耳封堵器,目前的左心耳封堵器具有众多的局限性。
塞子型左心耳封堵器一般为单体结构。例如有一种左心耳封堵器的设计,具体参照专利号201380037222.4的《用于心耳的封堵器》。该类器械的变形能力有限,其局限性就是当该器械植入左心耳后,不能很好地配合左心耳不规则的形状,从而不能完全封堵左心耳;而且单体结构的设计必然存在着残余腔室,封堵效果差;另外该类器械均是利用器械上的锚刺扎入左心耳的内壁进行固定,必然对左心耳造成损伤甚至戳破左心耳的薄壁,造成心包积液。
而塞盘型左心耳封堵器一般为连体结构,其包括固定盘和封堵盘两部分,其中封堵盘一般需设计得比较大才能封住左心耳的口部,例如有设计人设计了一种左心耳封堵器,具体参照专利号为201110146287.5的《左心耳封堵器》,提到采用弹性的封闭盘、与所述封闭盘连接且位于所述封闭盘一侧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一个与所述封闭盘连接的中心端部和多个相互连接的且弯曲的支撑杆,其中至少一个支撑杆的末端附近设置至少一个锚刺,所述锚刺朝向所述封闭盘。该封堵盘必然影响到周边的二尖瓣、左上肺静脉等组织,而且左心耳和整个心脏一直存在着收缩和舒张循环运动,会导致封堵盘不能很好地贴合住左心耳的口部,从而不能完全封堵左心耳;另外该类器械的固定盘和封堵盘不能完全独立地变形,封堵盘受到固定盘的牵拉会导致封堵盘不能完好地封堵左心耳的口部,固定盘受到封堵盘的牵拉会导致该类器械未能固定在左心耳内而产生器械移位甚至脱落;该类器械也是利用器械上的锚刺扎入左心耳的内壁进行固定,必然会对左心耳造成损伤甚至戳破左心耳的薄壁,造成心包积液。
综上所述,现有的左心耳封堵器适配左心耳变形能力差,固定锚刺易损伤左心耳,封堵效果不好,会影响周边组织,容易脱落,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设计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效果更好的心耳封堵植入体。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脉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脉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52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痔疮套扎器上的负压吸引机构
- 下一篇:血管扩张器植入手术工具